●中國缺乏格林兄弟這樣的“重述者”
風靡中國的法國兒童繪本《不一樣的卡梅拉》
一些家長坦言,傳統文化的滋養很重要,但他們更愿意為孩子選擇四大名著等經典讀本,而非良莠不齊的民間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許多故事的價值觀都與當下相去甚遠。
資深媒體人皓文媽媽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她說,能進入兒童視野的民間故事讀物本來就十分有限,總體感覺說教意味太濃、脫離當代生活,有些故事甚至“三觀怪異”,不放心給孩子讀。
“我們缺的是像格林兄弟、卡爾維諾、安吉拉·卡特一樣,以一個人、一支筆、一顆心來面對中國故事的創作者。”常立說,中國像董均倫這樣的優秀整理者太少太少。
他認為,長久以來中國少有創作者以個體行為來做民間故事的重述改寫工作,可能是因為長期以來的一個誤解:誤以為民間故事應該原汁原味忠實記錄,才是其價值所在。
“何況對于整理者來說,一是耗時耗力、難度大見效慢,二是這項工作本身需要研讀大量文獻,有些環節類似于學術研究,多數作家更喜歡自由的創作而不是枯燥的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守華也認為,中國缺乏像格林兄弟這樣既是作家也是學者的人物。“早期的《格林童話》也有暴力、色情等元素,之后根據社會反饋、兒童需求多次修改,經歷長期的動態過程才發展到我們看到的版本。而中國沒有做到這一步,在西方風潮來襲后,又引進了大量西方的童話。現在學者們都為此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