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教的地方叫做“水龍”,從火車站到這里,不僅要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顛簸許久,還需要緩慢地爬上九曲十八彎的山路
貴州,久違了;三都,久等了;支教,我們來了!
2014年8月25日,作為集團公司第11批支教隊員,帶著集團領導的殷切囑托與父母的絲絲擔憂,我踏上了從廣州開往貴州都勻的列車。
我去支教過數次,像這般的邊遠山區里的需要幫助的小孩,太多太多。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人士能夠注意到他們,并伸出援手。
我的思緒卻飛啊飛,就像他們上課看著我心里卻不知道在想什么一樣。止不住地擔心支教結束后沒有了他們我要怎么辦呢?
在我所支教的地方,九年級有分A班和B班,4個A班,3個B班,這就構成了整個九年級。我有幸幫學校老師代九年級五班的語文,是B班。
短期的支教,短暫的夢,究竟如何評判利弊,難以衡量。但是,做了,有些事情確實改變了,有些人確實改變了,這就夠了。
支教這件事說多了是會變味的,而我們不得不說的支教,是別人所不知道的支教。說起支教,我想談談在我內心深處依然清晰,揮之不去的記憶:如果我能改變你的命運。
他叫高松亭。和社會上所謂的“90后是垮掉的一代”完全相反,他是一個有信仰,有追求,艱苦奮斗著的教育追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