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均衡: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并軌而行
“解決了有書讀的問題后,深圳還要讓學生們都讀好書。”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談及教育過程均衡時稱,“深圳的教育走的是‘造峰抬谷’的路,峰指的學校的特色化發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谷則指的是區際、校際,甚至是學科間的差異。唯有讓有特色優質發展的學校可持續發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并不斷縮短、補足教育短板問題,才能真正實現高位均衡。”
事實上,深圳為實現教育過程的均衡發展多措并舉,讓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并軌而行。該負責人表示:“從細節來看,深圳的均衡堅持有教無類的底線,如按居住片區申請學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均衡編班,嚴禁將學生分等級授課。從全局來看,深圳啟動‘百校扶百校’工程,讓優質學校結對幫扶,帶動薄弱學校發展;各區也有突出探索,如福田區成立‘城中村品牌學校創建聯盟’,開創了全國城中村學校組團式共建的模式,以互聯互通的方式,整合校內外、校際間的資源,讓優質的師資、卓越的管理、高效的課程都流動起來,加速片區教育的快速優質均衡。這些,都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讀好書付出的努力。”
該負責人也強調深圳的均衡教育不會磨滅學生個性,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讓每個學子能找到獨特的成長路徑。他舉例,“深圳啟動的‘四點半課程’目前已覆蓋200所學校,不少學校可選擇的課程多達幾十項,學生可以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培養終生受益的特長,課時費用則由政府補助。此外,深圳教育重視學生創新培養,啟動豐富多彩的創客教育活動。目前全市已經創建100所中小學創客實踐室和200個學生優秀科技社團,重點資助了近150項創客教育課程,資助了13000余項學生探究性的小課題,并充分利用深圳創新企業的優勢與騰訊、華為、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共建創新體驗中心等,盤活多方資源,為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化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結果均衡:
高分通過國家教育基本均衡輔導驗收
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負責人透露,自2010年起,深圳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決定》,首次對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具體的指標和要求,優質均衡的教育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歷時十年,深圳的教育均衡工作勇立潮頭、敢于創新,發出了“深圳教育”的時代強音,也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特例和奇跡”。
值得一提的是,在《關于2014年全省縣域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系數情況的通報》中,記者發現全省120個縣(市、區)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系數的綜合差異系數達標(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0.65、0.55)中,深圳參加審核的羅湖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22、0.21;福田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31、0.25;南山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28、0.28;寶安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25、0.21;龍崗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25、0.21;鹽田區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26、0.26,6個區域均以優秀成績達標。同時,也已高分通過國家教育基本均衡督導驗收。(記者 王華俊/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