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田區領導為“城中村品牌學校聯盟”成員校授旗。
師生才藝競技場上展出的400余件精美畫作均為師生的“四點半課程”成果。
今年9月開學前,在2017年全市中小學校長暑期專題培訓班上,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張基宏談及《關于深圳教育特色建設的思考》時透露,“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深圳基礎教育的規模已和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接近,師生總人數超過200萬人。辦好基礎教育,事關城市發展的現實需要,事關每個家庭的最大關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深圳的基礎教育發展如何?讓數據來說話!2015年,深圳市教育局“試水”義務教育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家長、教師對我市義務教育的總體評價較高,滿意度分別為:93.90%、83.77%、85.04%。而近年來,深圳學子被外界認可的優良品質,也彰顯了基礎教育的飛速發展。
入口均衡:過半公辦學位供給外來人口子女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范坤曾在做客《民心橋》欄目時盤點“十二五”期間深圳的學位供給情況,全市的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投入大、力度大、成效大。其中,深圳外來人口規模大、比例高、增長快,對學位的需求增長迅猛,供需矛盾突出。范坤舉例解釋,“2016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招生19.8萬人。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有51.92%的公辦學校的學位供給非深戶籍子女,深戶籍的子女則不到一半。”此外,對于在深圳符合公辦就讀資格卻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小學和初中的學生,政府還予以學位補貼,在全國也是率先推行的。
“來了就是深圳人,最本質的體現就是來深務工人員的子女有書讀,而且能讀好書。”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負責人坦言,雖然我市義務教育招生目前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居住證、計劃生育、房屋租賃等多項政策調整,加之公辦學位緊缺、學區劃分等眾多情況并存,但深圳仍然在積極探索,強力擴容深挖學位,力圖讓更多的外來適齡兒童跟隨父母一同來深入讀公辦學校。”
他強調:“在很多大城市以提高入學門檻來解決學位供需矛盾時,深圳的城市品質決定著我們必須堅持包容和大氣。深圳作為移民城市,是靠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建設起來的,那么深圳只有圓了孩子們的讀書夢,家長才能無負擔地建設深圳,這就是深圳持之以恒保持著教育入口均衡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