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3月18日訊 隨著數字經濟與通信技術的不斷升級,銀行服務逐漸智能化、線上化,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貼心金融服務。但伴隨運營效率和審批效率提升的同時,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也需要更多的行動與變革。
為在全新的金融生態下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消費者發展理念,浦發銀行深圳分行持續在普及宣傳金融知識等工作上重點發力,不斷譜寫消保工作新篇章。隨著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浦發銀行深圳分行開展系列活動,切實增強消費者金融決策力、風險防范意識和獲得感。
為了識別金融消費者的知識盲區,浦發銀行深圳分行以“金融權益知多少”為主題設計小游戲,就常見的侵權情況和維權手段進行了調研。通過線上線下的調研,最終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市民對自身權利不甚了解。
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的消費者保護大數據分析也顯示,金融消費者對各類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業務模式、辦理渠道、重要內容、功能作用以及相關風險缺乏足夠的了解,這也致使一部分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產生了異議。
事實上,很多銀行服務都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但由于降低了消費上的便利性,受到了一定誤解。據悉,從2020年來,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正全力打擊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違規活動,以及買賣、出租、出借賬戶、銀行卡、收款碼等危害社會的行為。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洗錢犯罪活動,銀行出臺系列強化客戶準入及盡職調查的管理措施,提高防控涉賭涉詐和反洗錢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消費者因未配合提供開戶證明材料,結果被銀行拒絕開戶或限制交易而心生不滿。“曾有人用舊居民身份證辦理銀行業務,這種行為會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侵害證件實際持有人合法權益,我們是明確拒絕的”,浦發銀行深圳分行消保工作人員表示,“這就是金融消費者不清楚自身權責的體現。在開戶之前,個人是必須了解‘斷卡行動’相關內容的,這也是維護大家受教育權、財產安全權等權益的措施。”
事實上,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僅需要金融機構的作為,更需要廣大市民更加了解銀行的產品與業務,了解自身的權利、責任和潛在的風險?!凹訌娤M者在金融消費上的自我認識,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往縱深推進的重要一步”,據浦發銀行介紹,因疫情原因,一些消費者因未及時復工復產導致無經濟來源,收入不穩定,未能按時還款或無力還款,從而影響到征信記錄。面對這種情況,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指引,保障消費者特殊時期的各項權利。同時,該行還提供還款計劃變更、續貸等綠色通道,緩解受疫情影響的個人貸款客戶短期還款壓力。
“歸根到底,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同時,也需要金融消費者自我保護。而自我保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認清金融消費的可能風險,這也是很多消費者不太注意的地方,也是浦發銀行當前消費者保護宣傳普及工作的重點方向”,據悉,在本次315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宣傳活動中,其中一個重要宣傳點便是“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謹防過度借貸”,該行通過向消費者強調潛在風險,引導更多消費者樹立理性消費以及風險防范意識,這也切合本次“以人民為中心,增強金融消費者獲得感”的活動主題。
為了幫助金融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浦發銀行深圳分行通過主流媒體、官方社交媒體以及電臺等渠道,以新聞報道、海報、圖文推送、在線互動等形式,為消費者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內容。“一方面,我們希望主動和金融消費者互動,面對面答疑解惑、耐心提醒,但考慮到侵權行為無處不在,我們更希望消費者能夠主動學習”,為保證宣教內容入心入耳,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將該行收集的案例變成一個個場景,“以案說險”讓消費者身臨其境,切實提升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未來,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將進一步踐行“金融為民”的服務初心,不斷響應市民關切,引導廣大金融消費者知權利、明風險、履責任,切實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