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在唐代極為名貴。這從史書記載可窺一二。房玄齡的《晉書》中有關于琉璃器的記載“(王濟)性豪侈,麗服玉食……帝嘗幸其宅,供饌甚豐,悉貯琉璃器中。”王濟在招待皇帝時用了成套的琉璃碗盤,以逞其豪富,可見當時琉璃器之貴重或要超過金、銀等器。又如宋代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事實:嶺南節度使路嗣恭在平息叛亂中趁機劫掠商民,得到了大批財物。他把其中一個直徑九寸的琉璃盤獻給了唐代宗。唐代宗非常高興,“以為至寶”。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琉璃器大多為皇家捐贈的禮佛之物也可佐證其珍貴。 這件執壺為琉璃材質,高20cm、腹徑14.5cm,色澤黃褐,半透明,晶瑩潤澤,光澤柔和。小口,束頸,腹部圓鼓,餅足;前有直流,后為龍柄。整體形制穩重大方,圓潤飽滿,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壺身兩面刻有菊紋,線條流暢自然,勁健有力。整體透入出唐人的灑脫自信。這類唐代的琉璃作品存世極少,目前為數不多的一些作品大多出自窖藏、地宮及貴族墓葬,屬于珍稀文物。此件執壺保存完整,尤為難得。 欣賞更多藏品,歡迎瀏覽【黃志博物館】網站:www.huangzhimuseum.com??
人工智能朗讀:



[責任編輯:姚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