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4月04日訊 (記者 謝惠茜)從已陸續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2018年上市銀行們的日子“風光依舊”,尤以“宇宙第一大行”工行最甚:以日均賺8.15億元的賺錢能力冠絕群雄。另一方面,受去年理財新規的影響,銀行們的理財規模和收入都有所減少。在傳統業務“瓶頸”之時,銀行們也在積極嘗試各種新布局,如金融科技。
據了解,受去年有關部門下發《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資管新規”)影響,各家銀行理財及其相關收入受到明顯影響。隨著規模的萎縮,各家銀行理財收入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如建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111.13億元,較2017年下降44.55%;交行2018年管理類手續費收入為125.24億元,同比下降16.22%。與此同時,各個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也在繼續回落。
傳統業務受困的同時,各家銀行也在積極探索新業務布局,其中,在金融科技方面尤為突出。如年報顯示,建行明確提出“住房租賃、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戰略,利用金融科技加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2018年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6310億元,增幅超過50%,余額和新增均居行業首位。建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楊軍說,建行已經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有效識別客戶風險。工行則積極推進智慧零售銀行戰略,同時以金融科技為主要支撐,來推進零售業務的產品創新。目前,工商銀行已經推出1700多個智慧零售應用場景,涵蓋金融投資和客戶出行等。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小銀行似乎走得更前。長沙銀行年報中指出,該行成立長沙銀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科技金融新增授信70.46億元。江陰農商行2018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互聯網金融發展再提速,上線“江銀在線”,為客戶打造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