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史上第一例因股價低于面值而被退市的個股,27日是中弘股份最后一個交易日。該股全天上下震蕩,截至收盤,該股上漲4.76%,報0.22元,換手率2.57%,不過其市值目前為18.46億元,要高于以往一些公司退市時的市值。在中弘股份之前,今年已有昆明機床、吉恩鎳業、烯碳新材因連續虧損而被強制退市,而*ST長生也因重大違法即將退市。
年內跌幅近九成
自9月13日起,中弘股份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即1元)就會被終止上市。
公司為了自救,上演了一出鬧劇。公司此前曾宣稱與加多寶及銀誼資本簽署了《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由加多寶對中弘方面進行債務重組。受此消息影響,中弘股份一度站上1元以上。
然而,加多寶卻否認合作。此后,在交易所“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影響證券市場抬拉股價的動機及情形”的強力關注下,中弘退始終未能重回1元之上。
自10月15日以來,該股一路下跌,股價累計跌幅超過七成,年內跌幅近九成。10月18日晚間,深交所公告稱,已啟動對中弘股份終止上市程序。消息一出,該股更是7個一字跌停。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以及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11月8日,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并自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從進入退市整理期以來,該股累計成交超過10億元,累計換手率近五成,接近半數籌碼換手,顯示仍有資金在博傻。 從交易所數據來看,在進入退市整理期后,主要是代表散戶和游資的營業部席位在交易,如廣發證券廣州江灣營業部最近5個交易日3次上榜,共買入923萬元,而機構席位多出現在賣方席位。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隨著退市制度的推進,越來越多績差股不斷下跌逼近面值,其退市風險加劇,投資者應注意回避相關公司,不應盲目抄底。
公司深陷資金危機
中弘股份一度曾是股市的白馬股,其股價在2006年到2015年期間上漲了約27倍。近兩年房地產市場受到嚴格的調控,為公司貢獻業績的主力北京商住房明星項目御馬坊變成爛尾樓。
數據顯示,公司去年巨虧逾25億元,今年三季報繼續虧損18.85億元,背負巨額虧損和負債,股價隨之跌破面值最終退市。
公司還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截至12月25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114.64億元。
中弘股份還面臨債券違約。東興證券稱,“16中弘01”應于26日兌付本息,但截至26日公司未能按期兌付本息,已構成實質違約。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已爆倉。此前公告顯示,由于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公司控股股東中弘卓業持有的質押給國元證券的1.43億股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將會被司法強制執行出售。
此外,據阿里拍賣網上的公告顯示,公司旗下位于海口的24套商鋪將被分別拍賣。北京中弘地產評估價為30.67億元的不良債權,正被以25億元的起始價拍賣。
除了中弘之外,目前仍在停牌的*ST海潤和金亞科技股價均低于1元面值。其中,*ST海潤暫停上市前股價報收0.87元,已連續3個交易日股價收于1元以下;金亞科技停牌前股價報收0.77元,已連續6個交易日股價收于1元以下。如兩家公司在停牌期間不能扭轉基本面的頹勢,很有可能步中弘的后塵。(陳燕青 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