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春天何時將至?
最近一周,是券商年度策略報告的密集發布期。對于來年宏觀經濟環境的探討預測,是各家分析師的重點著墨之處。記者廣泛征詢各家觀點,發現討論的重心主要落在幾處:上市公司盈利趨勢、貨幣政策走向以及由此而來的投資機會分析。這其中,有趨同,也有分歧,顯示了機構投資者對明年市場環境的判斷也不盡相同。尋找其中的最大公約數,或許就是當前市場的機會所在。
估值見底而盈利尚未見底
股市上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段子:股指如過山車般上上下下,股民從高樓跌坐到地,原以為摔到一樓見底了,卻不知,一樓之下還有地下室……如今,這一層一層的底部也有了更加高大上的專業名詞,曰:政策底-估值底-市場底-盈利底。分析師總結歷史經驗,認為歷史上股市的見底過程大致依此路徑運行。
那么問題來了:已經持續調整近9個月的滬深A股,當前究竟處于哪一層底部?
實際上,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是多家券商年度策略報告的核心議題。
最引人注目的觀點來自于安信證券高善文。作為當今市場的旗幟性人物,高善文用了一系列最高級的形容詞,讓他的觀點更加“聳人聽聞”。他認為:“市場估值指標處于極值,歷史罕見。”2017年我們面臨著很好的全球經濟環境,今年的全球經濟環境要差一點,明年看起來的話還要更差。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解決問題,問題開始得到解決。未來問題的解決過程,將導致市場估值水平的回升。
顯然,前幾年一直站在空方領軍位置的高善文,在當前這個承前啟后的時點上,卻頗有點否極泰來、空方極盛而衰的意思。其對市場的激勵意義不容小覷。
當然,市場上的分析師也不都像高善文這般樂觀。
廣發證券分析師戴康就認為:“2019年企業盈利增速下滑(剔除金融大概率負增長)與廣譜利率下行是確定性的,A股主要矛盾由風險偏好下行轉向盈利下行,預計呈現此消(盈利)彼長(估值)的震蕩格局。”他們判斷,2019年盈利下滑至負增長,三季度之前見底。預計2019年A股非金融企業盈利同比負增長8.4%,ROE下行至7%左右,主板盈利底部不遲于三季度。
流動性環境的多空之辨
對股市影響較大的另一項因素是流動性環境,即“水”流大小,市場上的錢是多是少,能夠投向股市的資金是多了還是少了。
對此,華泰證券策略團隊的觀點偏于樂觀。他們為,市場流動性環境總體較好,“水”已經具備。隨著政策引導直接融資以及減稅降費等措施落地,把貨幣流動性引導到實體經濟社融的改善,“渠”成“水”到。此外,美股下跌、美國非農數據低于預期等因素,或將進一步制約美國對于中美貿易決策以及美元加息的進程,使得當前A股的外圍環境迎來改善。
但是,安信證券的高善文也提出,當前,在融資需求減速的背景下,信貸市場的利率卻在上升,這很不正常。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管新規,導致總量信貸的過快緊縮。現在,政府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做修正,包括修改資管新規。修正完成的標志是什么?是信貸市場的利率要降下來,最好是社會融資量能夠穩定住,或者有一定上升。
市場分析認為,如果利率降下來,社會融資規模穩住或上升,對股市才是真正的利好。
市場結構性機會細細尋
在一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整體向下、市場流動性將松未松的格局下,期盼市場走勢迅速由熊轉牛,這顯然不現實。那么,當前的市場機會究竟在哪里?
一個較為共識的關鍵詞是“逆周期”。
廣發證券提出,2019年行業配置圍繞“盈利逆周期”+“政策逆周期”兩條主線。預計A股風格轉向較為均衡,小市值真成長彈性更大。相對業績、流動性與監管周期都轉向有利于成長風格,但需等待年報商譽減值集中釋放,小市值真成長孕育大牛股。具體而言,行業配置包括:盈利逆周期-原材料成本下行(火電、生活用紙)、利率下行(水電)、景氣趨勢逆周期(畜禽養殖、游戲、云計算、軍工);政策逆周期-減稅降費(建筑、軍工)、傳統與新興基建提速(電氣設備、基建、5G)、民企紓困潛在加杠桿高端制造業(軍工、計算機)。
天風證券則提出,從產能周期的角度,規避“在建工程”高位回落的行業;從現金為王的角度,選擇現金流仍然在持續改善的行業;綜合明年A股從“絕望周期”向“希望周期”過渡的背景考慮,看好低估值、高分紅、逆周期作為底倉防御(此類標的銀行、地產、公用事業、交運中較多),同時逐漸布局現金流穩定或持續改善的軍工、地產、醫藥以及產業政策持續支持的廣義網絡安全。
華泰證券認為,技術周期與經濟周期疊加決定了明年市場風格偏科技成長。自上而下,建議關注“進可攻退可守”的大金融(銀行/非銀/地產);自下而上,建議關注各產業鏈條中景氣度相對較高的通信和軍工。(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