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司出現債券違約,宏圖高科中期票據“15宏圖MTNO01”宣布將延期兌付本息。根據WIND統計,今年至今信用債違約金額合計高達957億元,涉及債券93只,違約金額和違約家數分別為去年全年的2.84倍和2.66倍。數據還顯示,宏圖高科、雛鷹農牧等逾10家上市公司或大股東卷入債券違約,導致公司股價暴跌。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債券違約主要受市場流動性等因素影響,違約主體基本都是高比例舉債導致現金流惡化的企業,投資者應打破剛性兌付的幻想。
今年債券違約多為民企
根據WIND統計,今年至今已有93只信用債出現違約,涉及金額高達957.12億元。不斷刷新紀錄數據還顯示,今年新增違約主體數量以及新增違約債券規模相對較大,其中又以民企居多,國企違約相對較少。此外,債券違約分布于各個行業,并無明顯的行業特征。
從地域上看,東北地區債券違約尤為顯眼。遼寧省以12只債券違約位列省區第一,黑龍江和吉林分別有5只和2只債券違約。
值得注意的是,城投債竟然出現罕見的違約。城投債一直是市場剛兌信仰最足的領域,前三季度一直沒有違約,直到17兵團六師SCP001債券違約。兵團六師雖然不是銀監會名單城投也非中債登城投,但是其和政府關系密切,市場普遍將其認定為首只城投債違約。
對此,頂點財經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陽分析稱,“今年債券違約呈現四大特點:第一、涉事主體多為民營企業;第二、發行人粗放擴張和過度舉債,償債能力較低;第三、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過高,融資彈性下降;第四、公司存在大額違規對外擔保和資金拆借,財務質量不佳以及信披問題等因素也是觸發違約的重要原因。”
光大證券認為,今年金融監管仍然以金融去杠桿、脫虛向實、強監管為主線,部分弱資質發債主體的融資受到較大的負面沖擊,警惕金融監管高于預期。此外,近期的信用風險取決于政策力度,若力度不及預期則仍會形成風險。
上市公司近期頻現違約
本月21日,浙江“女首富”周曉光掌控的新光控股又一次曝出債券違約,“18新光控股CP001”構成違約。26日,新光圓成公告稱,控股股東多只債券未按期兌付,包括“16新光債”、“15新光02”、“17新光控股CP002”、“18新光控股CP001”、“11新光債”等。目前,新光集團違約債券對應本金規模已高達58.1億元。27日,宏圖高科公告稱,15宏圖MTN001將延期兌付本息。
涉及違約的上市公司今年股價均大幅下跌。如*ST華信年內跌逾八成,宏圖高科股價被腰斬,樂視網今年已跌近八成,新光圓成跌近六成。
記者注意到,今年債券違約的不乏上市公司或大股東。WIND數據顯示,今年至今出現債券違約的上市公司或大股東包括*ST凱迪、ST中安、印記傳媒、樂視網、富貴鳥、神霧環保、*ST華信、億陽信通、利源精制、永泰能源、雛鷹農牧、金鴻控股、宏圖高科、新光圓成。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今年以來十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債券違約,這是由于在經濟增速下滑和去杠桿的背景下,一些民營上市公司杠桿率過高而又無法通過借新還舊來運轉,從而導致資金鏈斷裂。”
投資者如何規避風險?
債券違約對一級市場也形成了沖擊。截至10月底,今年已有692只債券暫緩發行或者發行失敗。債券違約更是讓部分機構受重創,如中融融豐純債、華商雙債豐利、華商穩固添利等均因為踩雷而凈值大跌。如中融基金不幸踩雷富貴鳥,自“14富貴鳥”3月1日復牌大跌后,中融融豐純債A單位凈值一度由0.878跳水到3月5日的0.658。
還有消息稱,暖流資產、藍石資管、合晟資產、茂典資產、千為投資等多家明星債券私募基金,今年也出現了所持個券違約的情況。
對此,宋清輝表示,債券違約使得一些債券基金產品跌幅巨大,參與的機構和投資者也損失慘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債券類產品同樣存在風險。
投資者該如何規避債券違約風險?對此,徐陽對記者表示,“首先,投資人應正確認識風險和收益的關系,打破剛性兌付的幻想;其次,應重視信用風險的識別,關注不同領域、行業的風險水平,對評級報告中揭示的風險點加以關注;再次,機構對發行人的信用資質和增信條款應進行全面審查,及時跟蹤信用風險的變化;最后,投資者應合理進行風險分散配置,不要單一配置。”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楊德龍表示,債券違約對市場的風險偏好造成了沖擊,投資者應回避一些高負債、現金流不斷惡化的公司,以免踩雷。(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