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即將迎來年內第二解禁高峰。根據WIND統計,12月A股解禁市值高達4001億元,僅次于1月份的4370.5億元,約為11月的3倍。數據顯示,兩市共有232家公司面臨限售股解禁,解禁股份數量達到562.37億股。值得一提的是,11月至今兩市有上百家公司發布減持計劃。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面對解禁規模和減持數量較大的個股,投資者應盡量回避。
多只解禁股占比較大
定向解禁股和首發原股東限售股成為12月解禁股份主要來源。從行業分布來看,解禁壓力主要集中在傳媒、公用事業、醫藥生物、房地產、電子、化工等行業。
WIND數據顯示,分眾傳媒、華能水電、美錦能源、協鑫集成、桂冠電力位列解禁規模前五名。
位居解禁首位的分眾傳媒本次解禁股為之前參與定增的36家機構,解禁規模超過了公司目前的流通股。公司曾在今年4月份發布過一份不超30億元的巨額回購方案,目前已回購金額4億元,完成度僅為13.33%。
此外,去年12月15日上市的華能水電將迎來部分首發原始股份解禁,云南能投集團和云南合和集團分別將解禁50.87億股和20.41億股。
數據還顯示,部分個股解禁股份數量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較大,其中,匯鴻集團、桃李面包、華能水電、可立克等,比重分別為827.2%、660.6%、396%、300%。
對此,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分析稱,“從歷史數據來看,解禁規模與減持金額存在較強正相關性,解禁市值較大的月份二級市場減持壓力往往較大。限售股解禁會造成供給增加,對股價構成壓力,尤其是業績差、股價被高估、出現嚴重泡沫的個股,解禁后股東減持的概率較大。”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在減持新規影響下,無論是大股東還是小非的減持行為,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地約束。對于一些解禁規模較大的個股,尤其是定增和小非,投資者還是應盡量回避。
部分公司拋大筆減持
隨著11月市場反彈,部分公司大小非借機減持。根據統計,截至上周末,11月以來兩市有364家上市公司遭重要股東減持,創出半年新高。從減持金額來看,11月至今重要股東累計減持145億元,環比明顯增加。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公司股東拋出大筆減持計劃,相關公司股價紛紛大跌。
博天環境19日晚發布減持公告,三大股東擬清倉式減持1.26億股,占總股本比例高達31.35%,該股20日開盤即被巨單封死跌停。公司三大股東隨后承諾6個月內不在二級市場通過集中競價以及大宗交易的途徑實施減持,但該股隨后幾日依然累計下跌約1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市場走勢疲弱,眾多參與定增的機構出現虧損,如天神娛樂、 ST中安、康尼機電等公司定增機構浮虧均超過5成。
宋清輝指出,隨著小市值股大舉反彈,近期巨量、清倉減持再次大量出現。在弱勢的市場環境下,股東減持往往會對相關公司股價形成沖擊,投資者對相關題材股還是應保持謹慎。(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