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最近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下稱《意見》),支持上市公司回購力度空前。其中,上市公司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或者20個交易日累計下跌30%的均可回購,并為上市公司回購提供多渠道融資支持。受回購新規影響,12日A股市場震蕩走高。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三部委回購新規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回購動力大的三類標的股價有望回升,投資者可關注觸發回購的潛在績優標的。
年內回購金額屢創紀錄
據初步統計,截至11月9日,A股市場年內共有557家公司實施了股票回購,累計回購40.5億股,累計金額達343.16億元,回購家數、回購股份數、回購金額三大數據再創A股新高。
數據還顯示,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發布的擬回購金額上限為1257.4億元,剔除已經回購的總額343.16億元,仍有914.24億元回購空間。若算上中國平安擬回購10%股份的資金,上市公司擬回購金額或超過1900億元。
2014年至2017年四年間回購股份金額分別為91.99億元、109.30億元、50.30億元、98.69億元,僅2016年回購金額超過百億,四年累計回購350.29億元,幾乎與今年已回購金額持平。
據統計,年內回購金額最大公司是美的集團,累計回購18.29億元;其次為永輝超市,累計回購16.28億元;單家公司回購超10億元公司還有均勝電子和蘇寧易購,分別為16.07億元和10億元。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中國平安擬推出千億元的回購預案,工商銀行等四大行一樣可推出大手筆回購方案。如果有幾家銀行擬推出10%股份回購方案,對A股市場走勢的正面影響會非常大。
三類公司回購動力大
根據回購新規,破凈、跌幅大、高分紅的上市公司,未來推出股份回購方案的動力更大。
記者注意到,環保、發電設備、林木、教育、休閑用品等今年來跌幅較大的板塊,12日整體表現較強。其中,環保板塊表現突出。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環保板塊跌幅接47.06%,是今年來跌幅最大的板塊,發電設備、林木等行業板塊跌幅位居二、三名,今年來跌幅均超過40%。
數據顯示,截至11月9日,A股破凈股數量達372只,凈資產為負個股16只;近20個交易日累計跌幅30%個股達57只。根據回購新規最新標準,這兩類個股均觸發了回購條款,后市有望推出股份回購方案。
此外,《意見》提出上市公司以現金為對價,采用要約方式、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的,視同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納入現金分紅的相關比例計算。高分紅公司本身資金儲備豐富,未來有動力以股份回購的方式來代替分紅方案。據統計,A股有25家公司去年的分紅規模超過50億元,有83家公司的股息率(稅前)超過了5%。
跟蹤觸發回購潛在標的
記者注意到,三部委回購新規有三大亮點:一是明確了“護盤式”回購標準;二是對金融類上市公司回購“松綁”,三是給回購后實施再融資開出“優惠”。
李大霄表示,上市公司股價破凈或者20日股價跌幅30%,便有望觸發股份回購條款,回購新規的實操性非常強,這意味著一批銀行、券商或推出回購方案。同時,《意見》對回購資金提供多渠道融資支持,如上市券商可通過資管計劃、信托計劃等形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這將拓寬上市公司回購資金來源。“低估藍籌和大幅破凈優質股,觸發回購條款推出回購方案動力更大,后市股價上漲空間更確定可觀;而20日股價下跌30%的上市公司,觸發回購條款實施回購股價會反彈,但若質地一般公司股價可能還會下跌”。他說,投資者可關注破凈幅度大的銀行、非銀金融標的,而20日股價累計跌幅30%個股也可能推出回購方案,但遠沒有低估藍籌破凈股靠譜。此外,高分紅藍籌公司一樣有大手筆回購動力,如中國平安、美的集團等。
中郵證券董事總經理尚震宇認為,回購新規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重點針對上市金融企業和證券公司,主要是這兩類上市公司市場權重較大、估值相對偏低,一旦后續紛紛啟動股份回購,無疑對A股市場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對公司來說,較低的回購成本可以維護公司股價,員工還可以從員工持股計劃中受益。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后可申請再融資,通過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等多種方式,為回購本公司股份籌集資金。上市公司實質回購有望帶來股價回升,投資者可跟蹤觸發回購的潛在大金融標的。(記者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