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兩市共有526只新股上市,按后復權價計算,截至10月17日,共有92只個股股價已跌破發行價,占比17.49%。記者統計發現,IPO重啟后,次新股按監管層窗口指導的23倍市盈率發行,而目前深滬兩市全部A股平均市盈率12.5倍,新股發行市盈率已顯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業內人士認為,次新股大面積破發現象,與新股定價存在泡沫有關,呼吁監管層下調新股發行市盈率。
去年至今近兩成次新股破發
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以來共有526只新股上市,其中,在滬市上市的有266只,深市中小板95只,創業板165只。新股上市之初大多受到市場追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次新股走勢明顯分化,部分次新股跌破發行價。
526只次新股中,236只次新股開板以來股價跌幅超過50%,開板以來跌幅最大的是科達利,開板以來累計下跌80.97%,開板以來跌幅居前的還有安靠智電、禾望電氣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次新股上市后股價頻創新低,次新股破發現象大面積出現。統計顯示,已有92只次新股跌破發行價,占比17.49%。禾望電氣最新收盤價5.95元,較發行價下跌55.46%,是破發幅度最大次新股,地素時尚破發幅度26.27%,該股2018年6月22日上市,是上市日期最短且破發的次新股。
業內人士表示,次新股大面積破發,與23倍市盈率發行新股有關。目前市場A股平均市盈率約12倍,而新股23倍發行市盈率,高出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一倍。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TTM,整體法)12.5倍,滬市平均市盈率10.9倍,深市平均市盈率17.4倍。
業內呼吁下調新股發行市盈率
IPO重啟后,監管層窗口指導新股發行市盈率不高于23倍。在當前A股平均市盈率12.5倍,新股仍按照此前默許的23倍市盈率發行,這無疑成了當前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
資深財經評論人士皮海洲認為,這種現象顯然是不合理的,呼吁監管層調整新股發行市盈率。當前次新股大面積破發,表明新股發行定價存在泡沫,新股發行市盈率應該低于市場水平,起碼不能顯著高于A股市場平均水平。
深圳新里程董事長賴戌播表示,新股發行市盈率高出A股平均水平一倍,這肯定是不合理和難以持續的。監管層可參考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適當下調新股發行市盈率。當新股發行市盈率足夠低了,比如低于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部分擬上市公司可能會考慮暫停發行新股,這畢竟可能會減少募集資金數額,這對市場參與各方將是多贏局面。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強調,投資者申購比老股更貴的新股,并不是看中新股的投資價值,而是在新股開板后轉賣給其他投資者,新股上市無論好壞均數個漲停是造成泡沫的根源。單純調低新股發行市盈率難以改變現狀,因為擬上市企業和創投機構上市目的是減持套現,發行市盈率高低并不是他們最關注的。要改變新股市盈率高企不合理現象,需要市場各參與方共同努力:首先,擬上市企業要讓二級市場投資者賺錢;其次,上市保薦券商要以二級市場實際市盈率水平定價,并且將擬上市新股應比照老股票給予一定的折讓;第三,監管層從制度上對炒新一族加以控制。(記者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