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寶安區翻身路部分人行道被鐵欄桿分隔成數段,早晚高峰期間行人、自行車擠在同一通道上,導致擁堵與不便。
人行道被劃分為多條,行人自行車通行易混亂。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問題路段主要位于新安街道創業一路與翻身路交匯區域,具體范圍為西起寶安大道至廣深公路,北起翠竹路到順豐路。該區域人行道被金屬欄桿劃分為2–3條專用道,從路緣石到沿街商鋪外側,連續設置多道圍欄。市民若從商鋪前步行至機動車道,需多次跨越欄桿,影響正常通行。
據觀察,被分隔后的人行道平均寬度約1.34米,最窄處僅0.8米,僅容一名成年人單向通過。周邊市民對該路段設置護欄分割人行道的情況表示不滿,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護欄設置過多、過長,因該路段設有大型百貨、商超,市民前往購物較多,設置護欄阻礙了橫向穿行,過街如同“跨欄”。
二是部分通道過于狹窄,雙向行人無法錯身避讓。據走訪,該路段最窄的人行道僅能容納一個小型拉桿箱,遇到雙向通行還需跨護欄避讓,易造成碰撞事故。
該區域規劃人行專用道最窄處僅能容納一人通行。
三是護欄在路口的進出口過于狹小,不少護欄開口寬度僅0.31米,高峰期易發生擁擠。四是缺乏統一規劃,如創業一路天虹商場段設有雙向自行車道,而對向卻只有一條雙向混行通道,同一條路在紅綠燈前后的設置也不一致,市民易走錯引發擁堵。五是部分盲道被護欄劃入自行車專用道,影響視障人士通行。
護欄在路口處的通道狹窄,僅有0.31米。
多條盲道被規劃到自行車專用道內。
記者在周邊走訪時發現,盡管該區域設置了自行車專用道,但不少市民仍選擇在機動車道繞行。“好好的人行道,被設計得像迷宮一樣,不合理也不方便。”多位市民對該改造表示不滿,并通過不同渠道向相關部門反饋。
今年9月初,就有標注為寶安區新安街道辦事處授權的回復稱,加裝護欄旨在解決該路段因靠近地鐵站而長期存在的非機動車無序停放、占用盲道等問題,通過物理隔離實現人車分流,保障行人特別是視障群體的通行安全與權益。街道也表示已制定整改措施,包括高峰時段增派人員引導、設置指引牌等。但該回應未獲市民認可。
記者現場看到,該路段雖設有“人行”與“自行車”指示牌,但均平行貼于護欄上,行人正常前行時難以察覺。
增設的指引牌,在正面難以看到。
此外,專用道內仍存在亂停車現象,在有護欄的情況下更難避讓。市民表示:“以前路寬還能繞開,現在根本讓不了。”另有市民指出,因分隔復雜,多數行人和自行車優先選擇最外側通道,造成早高峰時外道擁擠、內道閑置的現象。針對走訪發現問題,記者嘗試聯系分管該地區的安樂社區工作站,多次電話均未能取得聯系。而對于市民進一步的留言,目前也未得到進一步反饋。
對此
你怎么看呢?
來評論區說說
想報料或提供新聞線索
可以掃碼
進入問政深圳報料小程序
進行報料哦!
↓↓↓
報料若經采用
可獲得50-200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