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原種香豬生產基地
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0日訊(記者 凌安兒)日前,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劉廣陽率調研組赴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實地調研并召開聯席會議,進一步推動兩地協作走深走實。河池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粵桂協作工作隊河池工作組組長奉均衡,巴馬瑤族自治縣黨委書記韋濤、縣長余浩學,大鵬新區領導何志梅、廖文芳參加相關活動。
調研期間,召開2025年第二次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劉廣陽在會上介紹了大鵬新區經濟發展及幫扶協作情況,強調新區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粵桂兩省區統一部署,與巴馬縣共擔使命、協同發力。他表示,接下來雙方將緊緊圍繞“持續走在全國前列”目標,聚焦過渡期收官與年度任務,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依托大鵬、立足深圳、面向灣區,突出“促消費、增就業、興產業”三大抓手,扎實推進“三個專項”“四項行動”等重點任務,持續深化干部人才交流、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勞務協作和技能培訓等人力資源合作,提前謀劃“十四五”之后協作路徑,共同推動兩地協作藍圖落地落實、共富之路行穩致遠。
會上舉行捐贈儀式,大鵬新區向巴馬縣捐贈社會幫扶款物共計30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調研組還實地考察了山茶油生態產業園、長壽巴馬高端礦泉水生產基地等粵桂協作重點項目,詳細了解產業運營、帶農增收和可持續發展情況。2025年是東西部協作第十年,也是五年過渡期的收官之年。大鵬-巴馬協作在多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農業科技合作成果突出。自2019年粵桂協作建立巴馬香豬保種基地以來,依托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科技優勢,成功開展香豬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今年8月,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發表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巴馬香豬肺移植人體案例,標志著巴馬香豬成為異種器官移植最優供體。9月,巴馬縣與深圳紫心薯業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協議,共建“中國(巴馬)有機紅薯博覽園”與“深圳紫心薯業巴馬生物科技創新中心”。二是飲用水產業實現高速增長。投入粵桂協作資金2727萬元建設長壽巴馬高端礦泉水生產基地,引導巴馬百年、四季甘泉、星輝等廣東企業投資1.2億元,為“長壽巴馬”礦泉水擴大生產線。2025年上半年,巴馬全縣飲用水產業產值6.22億元,同比增長32.3%,帶動970人穩定就業。四季甘泉“以水為本 答善社會”入選2024年“深圳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三是農文旅融合促增收。在累計投入粵桂協作資金3810萬元基礎上,今年新增560萬元推動新能源超充站建設與鄉村環境提升,引導茂雄、華昱等深圳企業持續投資富硒蔬菜、休閑農業、鄉村康養等產業,打造壽源鄉村振興特色帶。甲篆鎮、巴馬鎮7個行政村農戶通過租金、薪金、分紅和經營實現“四重收益”,200余聯結農戶年均增收約2萬元。相關做法入選2024年度“深圳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20+典型案例。四是教育幫扶創佳績。通過“組團式”教育幫扶,2025年巴馬高考特控線上線人數同比增長18%,創歷史新高。五是就業協作成效顯著。通過“深桂雨露直通車”計劃,今年新輸送32名“兩后生”(指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免費就讀深圳攜創高級技工學校,累計達813名,實現畢業即就業,平均起薪5000元/月,輸送規模及就業人數位居廣西各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