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記者從最新一期市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市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正式公布,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辦法》聚焦市民身邊的管道安全,從巡護頻次、施工管控到應急響應形成全鏈條防護,用一系列具體舉措筑牢城市能源輸送安全屏障。
作為能源輸送的“生命線”和“大動脈”,深圳現有石油天然氣管道達410.4千米,穿越9個區的33個街道,其中高后果區就有106處。近年來,我市經濟活動愈發頻繁,對管道安全運行帶來了新挑戰,有必要及時出臺《辦法》,為解決管道保護實際問題提供法治保障,同時為近年來我市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管理措施進行總結、提煉,推動全市管道高水平保護。
針對市民最關心的安全防護問題,《辦法》明確了“分級巡護”制度:管道企業應當配備專門人員對管道線路進行日常巡護,巡護頻次不得低于一天一次;高后果區內管道巡護頻次加密至每日兩次,還需安裝全天候智能監控、加密設置地面警示標識、埋設預警光纖;而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內管道巡護頻次更是達到每日四次,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此外,水源保護區等地區管道沿線的警示標識將更清晰?!掇k法》要求除人口密集區域、重要設施區域(如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外,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農田灌溉區等環境敏感區域都必須設置警示牌,既降低外力破壞管道可能性,也減少事故對周邊環境的污染風險。
市民比較擔心的施工挖損管道問題也有了明確的防控措施?!掇k法》提出,后開工或者后批準的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對工程施工期間管道保護負首要責任,督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落實管道安全保護責任;施工單位對工程施工期間管道保護負主體責任,負責編制管道安全保護方案,開展施工現場巡查,維護管道標志標識。此后涉管道工程施工動土作業前,區管道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組織項目建設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項目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道企業等單位進行現場核實,簽署動土作業確認文件。
應急處置能力直接關系民生安全?!掇k法》要求管道企業應當設立搶險機構,配備專職搶險人員和必要的防護用品、車輛器材、通訊設備和檢測儀器等,設置并公布24小時管道應急處置電話。管道所在地的區政府還要定期組織相關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和管道企業開展應急演練。市民若發現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可隨時向市、區管道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共同守護城市能源供應穩定與市民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