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十四五”期間,我國科技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一起看10月16日的“十四五”成績單。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十四五”期間,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亮眼成績,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天宮”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5G通信實現大規模應用、江門中微子實驗大科學裝置正式運行、新一代核聚變裝置BEST主機全面開建,有望在2030年通過核聚變點亮第一盞燈。

數據顯示,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
這五年,科技改變生活尤為顯著。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我國。我國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

這五年,“創新的地基”打得更穩更牢。2024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較2020年增長超過70%。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這五年,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的比例,超過4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0%的項目,由45歲以下青年人承擔。越來越多青年人才的脫穎而出,決定著大國科技的韌性。
這五年,創新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通暢。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達到6.8萬億元。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奔向“生產線”。

從科研成果到民生福祉,從青春夢想到國家戰略,這一項項成就與突破,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