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個省產業園遍布全省21個地市、覆蓋絕大部分縣域;累計投入超530億元省級專項資金和超13萬畝專項用地指標支持園區建設……10月10日,“全省加快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打造‘百千萬工程’產業主引擎”工作推進會舉行,透露了省產業園區建設發展20年來的成績單。
接下來,廣東將全力推進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在主平臺和大型產業集聚區的省產業園區推動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輸出一批標志性成果,打造一批新標桿;加快推進產業園區“以園聚鏈”,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深度協同,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與空間集聚相協同。
每年貢獻超140萬個就業崗位
省產業園區建設的起點,可以追溯到2005年12月。當時,經省政府批準,韶關、陽江兩市率先布局首批3個省產業園區,標志著廣東省產業園區建設正式啟動。
20年來,廣東累計投入超過530億元省級專項資金,并安排超13萬畝專項用地指標,全力支持省產業園區建設。省產業園區數量也從最初的3家,逐步發展壯大至如今的106家,遍布全省21個地市、覆蓋絕大部分縣域。
特別是2024年以來,廣東全力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15個產業轉移主平臺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39個,總投資超7200億元;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累計簽約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逾2700個。
如今,106個省產業園區遍布21個地市,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4萬億元,稅收占所在地比重超七成,每年穩定貢獻超140萬個就業崗位,貢獻了粵東西北地區47.5%的工業產出,有力支撐“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落地實施見效。
放眼全省,省產業園區已成為承接重大項目的主陣地。近年來,廣東堅持大抓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加快培育引進,省市協同推動園區聚焦主導產業鏈式集聚升級。
其中,清遠、肇慶、江門主平臺新承接產業項目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茂名主平臺總投資186億元的“華南鈦谷”項目和總投資115億元的丙烯酸產業園項目、珠海總投資約100億元的珠海奕源半導體、佛山總投資約50億元的正泰華南基地相繼在產業園區開工。
揭陽主平臺東粵化學公司全球首創的“20萬噸/年廢塑料裂解項目”試生產成功。江門依托中創新航龍頭帶動總投資150億元的天賜材料項目、汕尾引進紅海灣比亞迪一期項目投資75億元落戶園區。
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主平臺、大型產業集聚區、省產業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5.8%和14.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期,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106個省產業園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同比增長8.7%和11.7%。
發展成果的背后,是持續不斷的資源要素投入。2024年以來,省財政廳累計安排園區專項資金53億元,省自然資源廳累計安排1.74萬畝專項用地指標,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同時指導15個地市放大資源要素使用效益,帶動各地市專項債超800億元用于園區開發建設。
與此同時,各地、各園區多措并舉,引入各方資源,加快提升軟、硬件基礎配套設施。江門70%以上的專項債、湛江60%以上新增用地指標用于園區建設;肇慶全市籌措資金138.27億元統籌園區開發建設,三成財政收入“反哺”園區。
推進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
當前,廣東省產業園區還存在主導產業特色不夠鮮明、招商引資能力不夠強、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等問題,制約園區快速發展。
為了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縣域產業發展主引擎,下一步,廣東將全力推進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實施全省產業園區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支持產業園區開展標準化建設提升;突出“試點先行、示范引路”,加快在主平臺和大型產業集聚區的省產業園區推動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輸出一批標志性成果,打造一批新標桿。
同時,廣東還將加快推進產業園區“以園聚鏈”。全面梳理產業園區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賽道產業鏈圖譜,支持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加快招引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建立完善全省園區產業鏈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園區內、園區間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的對接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深度協同,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與空間集聚相協同。
比如,梅州融灣產業園區以鏈主企業引領,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精準集聚。
“依托梅州圣戈班、廣汽部件等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生態,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法國佛吉亞微電機項目今年落戶園區,形成關鍵配套矩陣;同時推動圣戈班、安聞等企業產品進入新能源汽車主機廠供應鏈,不斷提升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梅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梅州融灣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張文杰介紹,目前,汽車零部件板塊已匯聚3家世界500強企業,集群規模與效益持續提升。
“招商不是簡單的、一次性的行為。服務好現有的企業是關鍵一招。現有的企業是招商引資最好的活廣告。”在恩平市委常委許堅武看來,近年來,恩平通過以商引商招引過來的企業超過70%。
此外,廣東還將著力深化推動改革創新,逐步增強園區內生發展動力。例如,支持在陽江主平臺、汕尾紅海灣產業園區開展綠電直連試點。
在地市層面,惠州打造“四個一”(一園區一特色定位、一管理機構、一國企公司、一融資方案)機制,園區發展路徑更加清晰;湛江以“資本招商、以投促引”創新模式,招引總投資37億元的多個產業及配套項目落戶園區;云浮新興產業園區推行“區域評估”成果共享為園區企業節約成本超千萬元。(記者 許寧寧 昌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