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通訊員 林維)昨日,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昌文化)、深圳市龍華排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華排水)、乘乘智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乘乘集團)和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信托)合作的數據知識產權服務信托正式成立并生效,標志著深圳數據知識產權服務信托創新模式正式落地,同步覆蓋文化藝術、城市治理和農業科技三大領域。
數據被稱為第五大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作為最早開啟數據知識產權試點的城市之一,深圳曾創下多項“第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貫徹落實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要求,指導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開展知識產權服務信托模式探索,以金融創新激活知識產權與數據資產價值,為知識產權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
“知識產權+金融”破解成果轉化難題
以前,企業想靠知識產權融資或變現,卻苦于不懂市場運作。知識產權服務信托深圳模式,以數據知識產權實施許可權為信托財產,通過信托架構搭建多方協作平臺。
“打個比方,企業就像房東,把房子的‘出租權’交給信托打理,自己不用操心找租客、收租金。我們聯合律師事務所和資產管理商等專業機構,幫企業搞合作、做研發,讓數據知識產權真正能賺錢、能創造社會價值。”華潤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
華潤信托負責人介紹,華潤信托充分發揮信托制度優勢,依托專業機構開展權益維護、價值評估等集中管理,大幅降低管理成本;通過構建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入外部合作機構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交易執行等創新運營方式,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強化多方信任;通過金融化、資產化路徑,助力企業優化財務結構、拓寬融資渠道。這種全鏈條服務,既是深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創新舉措,也為信托行業服務實體經濟開辟了新的路徑。
“多點開花”探索轉化運用新路徑
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指導下,華潤信托首批合作的三家單位——雅昌文化、龍華排水、乘乘集團按照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要求,形成高質量數據集后,在深圳市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系統完成登記,取得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為數據資產依托信托實現商業運營奠定了基礎。
雅昌文化對自身海量藝術數據資源進行結構化梳理,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性、創新性的二次創作,結合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要求,將其海量藝術數據資源進行梳理盤點,通過信托產品實現隔離保護、專業化管理、商業化運作、收益分配、登記估值和金融服務等。雅昌文化創始人兼董事長萬捷說:“通過服務信托這種創新模式,能夠使數據知識產權應用、版權權益保護等方面,都得到更加切實有效的保障。”
不只是文化領域,城市里的“隱形技術”也發揮作用。專注于地下空間智慧化治理的龍華排水累計開展地質雷達檢測6660公里,已將探地雷達檢測技術及海量大模型數據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后納入信托服務范疇。龍華排水負責人說:“依托信托引入市場資源,其數據資產被深度應用于城市管網安全預警、災害防控等領域,為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提供數據支撐。”
在農業科技領域,數據知識產權信托同樣展現出強大活力。在深圳前海眾多的高科技企業中,乘乘集團這家看似“非典型”的農業公司格外引人注目。其大廈內的蛋交易中心,一塊電子顯示屏正實時更新著“全國蛋價行情”數據。乘乘集團通過信托數據空間,整合已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的雞蛋產業上下游物流訂單數據,將運輸距離、天氣、節假日因素、運費價格等關鍵信息轉化為指導蛋品流通的“決策指南”。乘乘集團首席信息官劉冬青介紹:“根據知識產權信托模式引入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不僅盤活產業數據資產,更推動雞蛋產業鏈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為農業現代化注入金融科技動能。”
助力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建設
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深圳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健全知識產權交易等實踐場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方案》,鼓勵信托公司開展知識產權信托。在此背景下,深圳數據知識產權服務信托模式應運而生。此次數據知識產權服務信托的創新實踐,是深圳“知識產權+金融”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在發展歷程中,通過信托架構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與市場化機制,探索實施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識產權服務信托的優勢,既可破解成果轉化中的權屬顧慮、管理短板,又通過收益分配機制創新,激發企業、科研機構等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
據悉,接下來,深圳將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的作用,助力構建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生態,加速提升重點產業知識產權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