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3日訊(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張吟越)8月22日,在首屆芯粒集成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深圳理工大學芯粒集成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籌)正式揭牌。該中心下設核心軟件實驗室、芯粒體系結構實驗室、RISC-V芯粒設計標準化實驗室等10個實驗室,聘請相關行業專家擔任實驗室主任,匯聚政產學研多方力量,搭建起創新與產業對接的重要平臺,為學校學科建設與產學研轉化提供戰略支撐。
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變革路徑,芯粒集成技術正重新定義芯片設計與制造的邊界,推動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本屆論壇設置主題演講、技術展示、圓桌討論及實驗室參觀等環節,為與會者提供深度交流平臺。十位頂尖專家帶來主題報告,涵蓋NPU模擬器、互連架構、光刻技術、RISC-V設計、EDA工具、醫療應用、封裝工藝及設備創新等芯粒集成技術全生態關鍵領域,展現了從理論創新到產業應用的全景圖景。此外,深圳理工大學算力微電子學院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也到場觀摩交流,通過開放性的教育模式,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創新靈感。
深圳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朱迪儉表示,作為新型研究型大學,深圳理工肩負著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務國家需求的使命,形成了“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辦大學,學科交叉建專業,‘三院一體’育人才”的辦學特色。通過組建全國首個算力微電子學院、成立廣東省算力微電子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聚焦關鍵技術攻關,學校已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借助此次芯粒集成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籌)的揭牌,深圳理工將攜手合作伙伴打造國內領先的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在這一戰略性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光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姚高科表示,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高校與地方發展的深度綁定是光明區的顯著優勢,他對于深圳理工在區域創新生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肯定。他指出,“光明區將以‘四鏈融合’為抓手,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交織,全力支持深圳理工大學芯粒集成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籌)建設,讓產教融合的模式在這里結出碩果,切實提升產業科技創新的硬實力。”
深圳理工大學算力微電子學院院長唐志敏表示,芯粒集成技術可通過先進封裝組裝多個芯粒,形成性價比更高、更貼合需求的技術方案。“芯粒集成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籌)正是為了聯合行業力量探索這一方向,通過標準化流程實現芯粒的靈活交易。”他說,期待本次論壇成為一個技術里程碑,推動各方技術有效整合,為我國半導體領域的創新突破貢獻力量。
隨著軟硬件協同創新的不斷深入,芯粒集成正從技術概念走向產業實踐,有望重塑全球芯片產業格局。深圳理工大學將持續打造開放創新生態,與全球伙伴共筑芯粒集成技術高地,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本屆芯粒集成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由深圳理工大學主辦,深圳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聯盟SICA、深圳市先進技術協同創新協會、深圳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會協辦。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林振湘,深重投集團相關負責人,深芯盟執行秘書長張建,華大九天、新紫光集團、南開大學智能光子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深圳理工大學科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參與本次活動。
(本文由深圳理工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