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8日訊(記者 林玟珊)2025年,深圳迎來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恰逢第三個“全國生態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碳達峰”“碳中和”引領下,深圳正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凝聚社會力量共護生態,近日,“45+碳路者”深圳古樹助養行動啟動儀式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行。
該行動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民政局指導下,由深圳市慈善會主辦,旨在響應《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要求,凝聚社會力量守護城市綠色文脈,同時探索愛心企業、普通公眾等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公益與“雙碳”目標融合的創新路徑。
古樹·深圳 深圳現有古樹涵蓋34科85種
據悉,深圳現有古樹涵蓋34科85種,包括627歲新洲古榕、520年樹齡的鹽田香樟等珍貴遺產,這些古樹名木如同城市生態與歷史的“活化石”,見證著深圳特區45年來的發展與變遷。
深圳始終將古樹保護融入城市發展,通過《特區綠化條例》及“一樹一策”科學管護,在城建中堅持“為古樹讓道”等等。但古樹名木的保護仍面臨氣候、臺風、病蟲害等多種挑戰,城市建設也會對古樹造成一定影響。
因而,“45+碳路者”深圳古樹助養行動應運而生。據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郭云霞介紹,項目首創“1企1樹”公益碳匯機制,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5周年之際,聯合45家本土愛心企業、家庭及個人助養古樹,所籌善款將用于深圳各轄區內古樹生長環境改善及活化利用,特殊樹木搶救復壯等工作,提升古樹健康水平與存活率。
活動通過號召公眾助養參與科學保護,建立“企業+家庭+個人”與古樹的情感鏈接,形成企業文化與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共生智慧,筑起守護鵬城古樹的“綠色長城”,著力打造全國首個“城市級雙碳公益IP”,實現深圳“雙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名片。
愛心企業、市民及家庭踴躍助養
活動現場,有一位特殊的助養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是一名13歲的初中學生魏瀟鳴,他與他的父親一同認捐了一株古樹。當天,他的父親、清雷科技高級副總裁魏振宇先生在深圳市慈善會發起設立“宇英慈善公益基金”,主要支持生態環保、教育科技、助老助殘等項目。據悉,基金發起人魏振宇先生以基金和家庭為單位分別認捐了兩株古樹,并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古樹保護,成為首批“碳路者”。
“深圳有那么多的古樹,能夠認捐一株古樹,助養古樹健康發展,我覺得特別有意義。”14歲的湯千瑾表示。她也在家人的帶領下認捐了古樹,從慈善小切口入手,躬身踐行守護城市綠色文脈。
作為愛心企業代表,深圳美麗魔方健康投資集團董事長陳瓊表示,古樹是中華文明的“綠色文物”,希望通過助養古樹,把企業社會責任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讓“守護古樹”成為連接企業、員工與社會的精神紐帶,真正實現“美麗事業”與“美麗生態”的同頻共振,以實際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截至8月15日,已有超30家企業、家庭及個人參與此次助養行動。主辦方同步開通了線上線下古樹助養渠道,如有意向參與的市民,可撥打熱線電話0755-82470109進行咨詢。
創新“公益碳匯”模式
據悉,深圳市自然資源和不動產評估發展研究中心創新構建森林碳匯評估體系,精準測算全市森林碳儲量796.5萬噸,并率先完成福田紅樹林藍碳交易試點,形成市場化“深圳方案”。研究顯示,一棵百年古樹年固碳量達1.84-3.67噸,生態價值顯著。
下一步,深圳市慈善會將攜手各方力量,持續推動項目深化,帶動深圳高品質碳匯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創新,為全國提供“古樹碳匯”標準化案例,探索創建國內首個“活體古樹碳匯數據庫”,為全國提供“古樹碳匯”標準化案例,讓扎根鵬城的千年古樹、百年綠蔭,永遠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石與堅實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