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11日訊(記者 趙文碩)當前,深圳市“十五五”規劃正在有序推進中,正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啟動之際,深圳如何發揮科創優勢,發展好體育事業?近日,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組織體育界別委員召開“為‘十五五’規劃體育事業發展獻良策”深聊會,圍繞激發全民健身活力、AI助力體育設施建設、有效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等方面提出發展建議。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專職副主任、機關二級巡視員孫湧出席會議。
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組織體育界別委員召開“為‘十五五’規劃體育事業發展獻良策”深聊會。
此前,體育界別撰寫《引入大企業運營管理學校體育場館 為廣大市民健康關口前移提供服務》《促進<深圳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實施方案>落實,加大公共體育設施供給,推動體育公園建設》《構建高端體育賽事體系 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等集體提案得到市相關職能部門積極答復、辦理,并轉化為切實有效的政策、行動。
盤活基礎設施 AI賦能、場館復用
“十五五”期間,深圳該如何精準定位自己的體育屬性?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深圳市好家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佳華提出,深圳應該以打造“體育健康之都”為目標,激發體育的活力,打造健康的標桿。他提出打造“十分鐘健身圈”,用智慧化技術賦能深圳新基建,通過智能健身數據測評,讓市民實時掌握健康的變化。
“社區建設設施是否完善,關系到全民健身能否普及。”市政協委員、深圳市足球協會主席趙亮表示,在全民健身的基礎之上,需要持續完善社區體育設施,投入智能化設備。舉辦全民健身體育賽事,通過賽事提高市民對社區體育設施的使用率,從而帶動體育產業發展、引發全民健身熱潮,實現“雙贏”。?
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弘金地體育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豐寧表示,深圳因空間限制,體育基礎設施存在區域性差異,且人均體育面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他提出,建議結合市民的需求,將現有體育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多元復用現有場地,實現一個場地能用于多種體育項目用途。?
持續推進體教融合 培養專業人才
市政協委員、體育界別召集人、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總經理周松認為,體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必須提前做好頂層設計,思考好“到底做什么樣的學校?”這個關鍵核心問題。
市政協常委,深圳市職業體育管理中心教練員、運動員劉虹表示,希望可以持續完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開設如管理運營類別的專業課程,填補行業專業人才的缺口。她同時呼吁要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重視體育課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影響。甚至可以將體育賽事下沉到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學階段開始,鼓勵學生參與項目比賽,組建戰隊。?
“體教融合,不僅要重視孩子們的體育測試結果。”張佳華認為,體育測試結果的數據可以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通過測試成績,早期干預,不斷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短板,形成常態化的工作閉環。
舉辦高水平賽事 打造深圳的體育IP
劉豐寧提出,深圳在國際上叫得響的體育賽事并不多,他呼吁深圳在“十五五”期間加大對深圳體育賽事的扶持力度,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如賽龍舟,釋放地方性賽事發展潛力,也能更好地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
“深圳要進一步擦亮體育名片,華發的冰雪運動,是深圳作為南方城市的宣傳亮點,即將問世的深圳體育博物館也備受期待。但體育產業的文化線,也同樣值得關注。”周松表示。
張佳華建議,還可以通過多場景的創新激活城市的體育基因,打造“科技+”體育賽事,讓市民沉浸式參與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