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緬甸地震金色鄉村酒店作業點,被困60小時后,1名孕婦被中國救援隊救了出來。(深圳公益救援隊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3日訊(記者 張玲 張宇杰 王斯涵 翁任瑩 魏梓晴 實習生 楊梓豪)2025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17周年。在自然災害中,地震以其突發性和破壞性成為對人類生存構成重大威脅的因素之一,“快速響應、全面動員、上下一心、統一指揮、協調有序”是中國從汶川地震等多次地震救援中總結出的有效策略和經驗。這份寶貴經驗,也借由深圳民間的救援力量,在今年的緬甸地震救援中和其他來自中國的救援隊伍一起,發揮了重要力量。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強震,造成重大傷亡,中國政府啟動緊急人道救援。按照應急管理部統一調配部署,經向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報備,深圳公益救援隊快速響應“3·28”緬甸地震,組織首批23名專業救援隊員和1條搜救犬,攜帶超1噸的救援裝備和物資,于3月30日9時抵達震中曼德勒市。
搜救犬多吉在緬甸地震現場畫面。(深圳公益救援隊供圖)
經過七天六晚的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隊共完成42個工作場地的快速評估,入內搜索26處,破拆排查11處;救出幸存者2人、協助移出遇難者遺體5具,現場處置傷患3人;協同中國救援隊伍開展災民點醫療巡診,處置傷情11人,發放藥品380人次;在行動期間,深圳后方信息中心安排402人次24小時值守,為前線提供各類技術支撐(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4日)。
4月7日,深圳公益救援隊圓滿完成赴緬甸的救援任務,24名隊員全員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深圳新聞網演播室《重返新聞現場》邀請到深圳公益救援隊的隊員,為我們講述他們在緬甸地震重災區曼德勒7天6夜的救援故事。
除了救援隊員外,我們還邀請了一位神秘的嘉賓,TA是誰,答案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勇敢的狗狗,深入地震一線的英雄犬】
搜救犬“多吉”和他的訓導員于雷
這次馳援緬甸地震災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員”多吉——它其實是一只搜救犬。搜救犬多吉在多家媒體的報道中出現,也在當地華人的視頻里出現。那么,這次派出的搜救犬是隨機的還是經過了嚴格篩選?它的篩選條件是怎樣的?在救援隊里,它還有沒有同類的“小伙伴”?多吉的訓導員于雷都給出了答案。
【第二部分:跨國救援到底有多難?】
后方總指揮石欣和前指信息官鐘樹蘭
一場跨國大營救,深圳公益救援隊不只是 24 人1犬在緬甸地震前線出生入死,還有一批人在深圳大后方 24 小時緊跟前線救援。地震跨國救援如何克服地域時差、通信中斷、交通不便以及物資匱乏等難題?如何建立救援前線與后方的無障礙通道?讓我們聽聽石欣和鐘樹蘭的分享。
【第三部分:他們參與救出了兩名幸存者】
前線救援隊員楊捷和楊振桃
這次緬甸地震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隊參與救援的兩個作業點(長城飯店和金色鄉村酒店)救出了兩名幸存者。楊振桃和楊捷是現場參與救援的隊員,他們為我們講述救出幸存者時令人激動人心的片段。
【第四部分:“長大后,我要像爸爸一樣”】
少輔隊員蘇雅晴和她的父親蘇富強
深圳公益救援隊返回深圳當天,有一群身著藍色制服的年輕面孔,也在機場歡迎深圳公益救援隊。其中有一個女孩蘇雅晴是和父親蘇富強站在一起接受采訪的,她的身份是深圳公益救援隊少輔隊隊員。我們也邀請到她和父親來到我們演播室,聊聊父女倆之間的地震救援故事。
監制/腳本 張 玲
主持/旁白 王斯涵
攝像 張宇杰
魏梓晴
(實習生)楊梓豪
場務 翁任瑩
攝影 張 玲
剪輯 張宇杰
設計 翁任瑩
特別鳴謝 深圳公益救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