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出臺《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18個方面40項舉措
擴大中小學規模解決學位嚴重不足
深圳商報09月11日訊 9月10日,在全國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深圳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并發布《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對未來一段時間深圳教育發展的重要部署和謀劃,對解決我市教育改革發展重大問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與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現代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深圳基礎教育規模居一線城市前列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40年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深圳教育也實現了歷史性飛躍。
深圳建市時,深圳全市僅有小學226所,學生4.5萬人,教職工1812人;普通中學共24所,學生1.3萬人,教職工877人。到了2019年6月,深圳全市已有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2551所,在校生220.92萬人,教職工20.72萬人。
近些年來,隨著市民對學位尤其是優質學位的需求與日俱增,深圳加大財政投入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不遺余力擴大學位供給。2013-2018年,全市財政教育投入累計2675億元,年均投入446億元,生均撥款標準居全國前列。“十二五”期間,深圳新建中小學學位12.6萬個,是“十一五”時期的2倍;“十三五”期間,全市規劃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185所,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23.8萬個以上,較“十二五”時期建成學位增加50%以上。
目前,深圳基礎教育規模已達210萬人,居四個一線城市前列,其中65%為非戶籍生,在校生增長比例、非戶籍生比例均為全國最高。
教育資源供給與人口規模和增長幅度不相匹配
這些年來,深圳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累累碩果,但總體來看,深圳教育資源供給與人口規模和增長幅度還不相匹配,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不相適應。
比如公辦幼兒園比例偏低,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相對較低。中小學學位尤其是優質學位緊缺,班額大,發展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
此外,我市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也還面臨一些發展問題。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深圳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教育大會,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布《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偉大征程中的一次重要動員和部署,明確了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系統部署了未來一段時間的深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任務和路徑。
《意見》著力解決深圳教育短板問題
《意見》圍繞深圳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力求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文件重點關注以下七方面問題:一是聚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二是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三是擴大中小學規模,解決義務教育和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嚴重不足等問題;四是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五是促進民辦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六是加快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打造世界一流職業教育高地;七是加強教育發展條件保障。
針對上述問題,《意見》提出18個方面40項舉措,涉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方面面。(記者 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