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漫漫,一路風景,一路高歌。我踏上生命的列車,從北國出發,一路南下。看遍梧桐銀杏、綠榕紅棉,當窗外的景色變得質樸,一座座葡萄架映入眼簾,我來到了這個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
特區山區心連心,風雨同舟二十年。在三都不大的縣城里,如果沿著都柳江畔隨意漫步,倏忽間就會發現自己竟來到了“深圳路”上,兩座城市的友誼已深深鐫刻在這神秘水鄉的大街小巷。在這里,沒有高聳入云的高樓大廈,沒有品牌匯聚的購物廣場,建設東路——這條縣城里唯一的主干道即承載了三都最熱鬧最繁華的街景。然而,鱗次櫛比的街邊商店,江畔建起的高層住宅,眼前的一幕幕又仿佛在向我們昭示著三都近年來的發展進步。
在這里,我開啟了一段嶄新的奇妙旅程。
這不是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講臺,心情卻如第一次一般激動莫名。面對相似的場景、不同的面孔,我知道,這次不一樣。如果說小學里的孩子們還正天真無邪不諳世事,那么來到職校的這些少年們已經半只腳邁入社會需要為未來籌劃了。教務處的陳主任說,職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高中輟學或者打工返鄉后過來學習的,他們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其中更不乏態度散漫、任性叛逆的學生,所以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對待。在我所教的三個班里,最令我頭疼的恐怕非物流管理班的學生莫屬了,如何維持好課堂紀律一度讓我傷透腦筋。然而,在一群調皮的學生中間,一個低調內斂的男孩子逐漸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叫仕紅,在開學兩個星期后來到了15級物流班。后來我才知道那時他剛剛外出打工回來。第一次注意到他的時候,他正在操場上打籃球,身材雖瘦小卻很健碩,額頭上滿是汗水。他說他很喜歡運動,運動的時候就很放松。晚自習上,同學們圍成一圈坐下來聊天。我問他們一年以后是不是就要就要去廣州讀書了,大家的臉上呈現出猶疑的神色,“老師,還不一定呢!去廣州的話考試要合格,還有很多要求,你也知道,我平時紀律不太好”,班里的淘氣包邦科這樣回答。“其實我一直都想學工程,但是學校沒有開設這個專業。如果以后能去廣州就好了,如果去不了,我就再去學工程。”平時一直安靜的仕紅對我們表露了他的想法。我驚訝于年僅17歲的他竟有如此明確的目標,追問道為什么喜歡工程,他的回答是,無論社會怎樣變化,城市建設不會停止,學到的總能派上用場。
原來,有此般成熟想法的仕紅從14歲開始便獨自走南闖北了。第一次出去打工是在廣西砍了一個月的甘蔗,那年,身份證上顯示他已成年,而這時的仕紅才剛滿14歲。之后的每個寒暑假,仕紅都會只身前往陌生的城市尋找一份臨時工的工作,他到過浙江,去過廣東,他的班主任楊老師也不禁感嘆:“這個孩子去過的地方說不定比我還多嘞!”而就在開學前,他剛剛從廣州石牌街回來。這次做的是鉆孔的工作,每天兩班倒,按件計資每天可以掙到200塊。我聽說他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不免詫異,而他只是笑了笑,說:“加班是常有的事。”在仕紅接下來的講述中,我仿佛找到了他如此努力的原因。別看仕紅年紀不大,卻已經是一家之主了。三個哥哥都已分了家,只有他陪伴在父母身邊。媽媽的眼睛患有殘疾,爸爸也已經72歲高齡,仕紅成為了家里的主心骨。“一到放假我就出去打工,家里有點什么事兒我就想辦法去借錢。”所以,即使找了十多天的工作風餐露宿,即使險些被騙進傳銷團伙,即使高溫的白電油濺到了胳膊,即使運轉的機器險些砸斷了手指,他都默默承受。
在外闖蕩的久了,仕紅更加明白擁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孝順懂事的仕紅放棄了去二中就讀的機會,“我每次出去打工只能掙回三四千塊錢,而讀二中每年就要花費近一萬,我的成績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學。家中二老還在,萬一有需要花錢的地方……”得益于國家的優惠政策,在職校就讀的學生可免全部學費,每月還可領取200元的補助,仕紅來到職校學技術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為家里減輕了經濟負擔。每周他都會回家看望爸媽,利用周末時間承擔家里的農活兒,然后再回到學校上課。“如果能招到40人,我們就出去打工;如果沒有,我就服從學校的安排去勤工儉學。”還是10月,仕紅已經做好了寒假的計劃。
這些,是我知道的所有關于仕紅的故事。
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里穿梭的我們從未想到,在西南一角的大山深處還有這樣一個孩子,時間沒有給他充裕的考慮與思索,就讓他被迫成熟,走入了社會的大門,經歷人生冷暖與生活百態。雖然,現實給他出了很多難題,然而面對苦難,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埋下理想的種子默默奮斗,不卑不亢,愈挫愈勇!“出去了才知道,還是要學一門技術才行”,所以,他來了,帶著夢想而來。所幸,三都職校敞開了大門,為這群家中拮據抑或學業不精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學校結合市場需要與縣情實際,開設了多個專業,采取聯合辦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進修機會,例如物流管理專業是與廣州商貿學校聯合開辦,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學生們可免學費前往廣州繼續學業。已經帶過兩屆物流班的楊老師告訴我們,去年已有22位同學成功去往廣州繼續學業,只有3位同學在每月六百塊錢的生活費前望而卻步。“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希望他們能夠珍惜”,談起班里最調皮的幾個孩子,楊老師這樣說道。旅游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也是一樣,就讀的同學都有機會去到深圳五洲賓館實習。職校成為了通往外面世界的橋梁與紐帶,為這里的兩千多個學生們重新點燃了希望。而在這廣袤的黔南山區,在這遼闊的祖國大地,不知道有多少和仕紅一樣的孩子,經歷來自生活的殘酷洗禮卻從不輕言放棄!
而奔赴千里來到這里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盛況老師告訴我,對于我們來說,在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上,比起“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除了帶同學們領會文章的層次段落、中心思想,我會提醒大家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時刻,我會告訴大家珍惜身邊溜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會鼓勵缺乏自信的學生勇敢表達,我會勸導口無遮攔的學生懂得尊重。我告訴包括仕紅在內的我所有的學生,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為夢想自信前行,翻越眼前的崇山峻嶺,用雙手創造想要的明天。
“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這是物流班的同學們最喜歡的一首歌。兩個月的短暫停留,終究還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候,然而這歌聲卻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伴我一路踏上了新的旅程。
無論是我,亦或是孩子們,都一直在路上。
下一站,是未來。
(深圳市燃氣集團 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