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經營中心頻道 > 美食 > 秀色可餐 > 

聯合國評定的美食之都 不只有葡國雞和蛋撻

2018-05-24 08:25來源:澎湃新聞

與前兩者均以某一種菜系出類拔萃而取勝不同,澳門的美食,勝在中西薈萃、包容并蓄。

2018年是澳門首個美食年。澳門旅游局局長文綺華表示,為此特區政府已開展一系列推廣活動,通過傳承教育、交流合作等方式,支持本地飲食業的發展。

4月中旬,由永利酒店贊助拍攝的《濠江味傳》美食紀錄片在澳門舉辦了首映新聞發布會。《濠江味傳》對澳門本土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進行了梳理,拍攝團隊及美食顧問遠赴日本、北京及四川等地,深入探究廚師們與食材之間耐人尋味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也作為特邀人員在片中出鏡。

在陳曉卿看來,他雖然已有整整二十年沒有踏足澳門,但他以往拍攝的美食紀錄片中,沒有一部離開澳門,比如葡國雞、非洲雞和糖水。他說,澳門飲食在融合變化的同時,還有很多餐廳很多風味保持著原來的面貌,可以讓探訪者清晰地看到澳門飲食發展的進程與脈絡。他愿像一個人類學家一樣,以美食去展現二十年來澳門微妙的變與不變。

無獨有偶,《舌尖上的中國》兩季總顧問沈宏非也在上月中旬拜訪了澳門,并為銀河酒店在今季推出的東北菜式設計了一款餃子。他這樣談及自己的設計思路:“在東北菜中,餃子的群眾基礎是最為廣泛的。餃子說好做也難做,這次我們希望有一些創新的餡料,便選擇了龍蝦和松露。這兩款食材在西餐中很常見,又與面食有著天然的親近,常常被用在意大利面中。我們這次決定把它做成餃子,可以讓大眾都體驗到。”除了這款餃子外,包括中國烹飪大師戴書經、任家常、唐文等在內的十位東北客座廚師也為酒店內的數家餐廳定制了家鄉佳肴,在六月底前都可以嘗到。這些菜式中既有哈爾濱肉腸、漁家燴蛋餅等東北家常菜色,亦不乏燜海參木耳麥米飯、現蒸大連鮮鮑等珍貴海味。

不過,在澳門,說起日常餐食的主流,卻非葡菜和粵菜莫屬,尤其是后者。在澳門的18家米其林餐廳中,粵菜廳占據了壓倒性優勢的9個席位,而街邊的海鮮酒樓、茶餐廳等,也開得滿滿當當。

永利澳門旗下的永利軒餐廳開業迄今已經11個年頭了,連續9年都摘得米其林星。餐廳以明黃色裝飾,據說靈感來自梵高的《向日葵》,一條以九萬顆施華洛世奇水晶鑲嵌的銀龍在墻上張牙舞爪。細節上雖有中西合璧之感,但出品的卻是最老派不過的粵菜。一道濃豆漿千層腐皮,見之貌不驚人,不過是一塊方方正正厚約寸許的腐皮,浸泡在白色的豆漿中。細說起來卻知道它原來有三十六層,每層之間都夾著細密的魚肉糜,是做起來最麻煩不過的功夫菜。正因為食材無甚珍貴,賣不出多少價錢,又耗時甚久,因此這道傳統的粵式點心現在已吃不太到了,在澳門,大概也只有永利軒還有賣。

另一道京典茶皇雞也極費功夫,雞肉須以八十度的水慢煮幾個小時,再以鐵觀音茶葉煙熏5分鐘,又掛起來風干上六個小時,才能達到皮脆肉嫩的效果。永利軒的行政總廚德師傅說,烹飪講究的不僅是經驗,還有人的耐心與專注。這道京典茶皇雞的做法,浸、掛、上色、吹皮、煙熏,明明是大家都懂的傳統工序,但浸雞時起落的手勢,茶葉和鹵水的比例,上色時的溫度,煙熏所用的材料,所有細節都在影響著成菜效果,所以整個烹飪過程一絲一毫都分心不得。

或許是“上梁正”的緣故,整座永利軒都有一種平淡中見真章的風骨,泡的迎賓茶小小一盞并不起眼,里面卻加入了荔枝紅、干玫瑰、白牡丹、茉莉和鐵觀音五種原料,甜品的擺盤美輪美奐自不說,就連盤子本身都是11年前餐廳開業起即起用的紅色大盤,盤上的龍形圖案一絲不褪,保養得非常好。

融合菜與分子料理大行其道,許多經典傳統的手法與風味卻漸漸被人遺忘,這大約是目前餐飲的一種潮流。在澳門,像永利軒這樣逆流而行的餐廳倒不是唯一。曾在Best Asia里獲評亞洲最佳中菜館的福臨門,做的也是老牌粵菜。

福臨門原是一家創立于1948年的香港高級粵菜館,澳門銀河的這間分號是三年前開張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福臨門一直堅持制作傳統粵菜,既不追求賣相,也謝絕雕花伴碟。無論是一籠蝦餃還是一碟炒翅,做好了碼在一起便上碟,芫荽、甘筍花一律欠奉。

功夫卻在后廚。主廚對食材非常挑剔,比如熬高湯一定要用4斤以上的老雞、脾赤(豬肉中最瘦的部分)、金華火腿去掉骨頭和肥肉后腿中間能出最大鮮味的部分,一起小火煮上8個小時。招牌的當紅脆皮雞則選用最少120天的三黃雞,皮下脂肪夠多,風干后滾油淋,那層脆皮才能美妙無敵。

餐廳的招牌點心燈影煎堆也極為考驗耐心。這道點心看起來像是江南人早飯吃的麻球,表皮卻比麻球更為透亮均勻。主廚介紹,如何把實心面團炸至空心,其實很考驗師傅的手上功夫,稍有不慎,炸出來的煎堆便不夠薄不夠均勻,又由于煎堆放置時間長了表皮就會不夠酥脆,因此在時間上也須掌握得非常到位。同永利軒的千層腐皮一樣,這道費時費神的點心,也賣不出多高的價格,背后只是餐廳對傳統的一點堅持罷了。

澳門有60多萬居民,每年的游客訪問量卻高達3000多萬。或許正是這一原因,澳門美食得以包容萬千。雖說本地人不太吃得辣,近些年,卻也能找到到幾家像樣的川湘館子。

星際酒店的風味居是澳門唯一入選米其林星級名單的辣菜館,且擁有兩顆星。這里的川湘菜式,似乎脫去了油膩的既定印象,只留純粹的麻辣鮮香。

進門便是大紅與亮金的大膽配色,,讓人猜測這里的擺盤是否也一樣潑辣醒目。果然,水煮魚滿滿的紅椒,未動筷便已感到那股辣意。這里的底油是餐廳自家煉制的,也是每日師傅起床的第一樁功課。在植物油中加入二十多種香料和藥材,再以小火足足熬上五個小時,才得到這鍋奇香撲鼻的底油。另一道配美國牛肋肉的XO蘸醬嘗起來也很是新鮮,風味居總廚陳植強說,這碟醬料以剁椒、蒜蓉、紅油和醬油按秘密比例調制而成,放上一天半就吃不得了。

不過我最中意的,卻是一道叫“天仙配”的小菜,名字有些詭異,其實不過就是糖漬櫻桃小番茄與皮蛋。番茄單吃有點過甜,皮蛋卻又過咸,唯有搭配在一起入口才能領略到那種絕妙的口感。尤其是在吃過許多辣菜之后,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清新感。

另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京花軒做的卻是譚家官府菜。譚家菜雖為京派官府菜,但因其創始人譚宗浚來自廣東南海縣,因此又與粵菜頗有淵源。

京花軒執行主廚劉國柱師傅曾在北京飯店工作多年,從學徒到主廚,二十年來習得了許多譚家嫡系廚師傳承下來的烹調秘技。在他看來,譚家菜博采各菜系之長,不論是中國的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能充分領略其精粹。但同時譚家菜也是一門難以捉摸的餐饗藝術,其用時之久、用料之貴是一般菜肴不能媲美的。

譚家菜中最用心的便是湯。一款吊湯所用的原料相當講究,譬如雞只用“九斤黃”和“澳洲黑”,而且須得是3年以上的五爪柴雞;鴨以散養3年以上的麻鴨為好;肘子只要3年左右散養黑豬的前肘等。通過各種烹飪手段,使鮮湯與原料混為一體,再去制作各色菜肴。

從未喝過這樣一絲油也無的清雞湯,幾星茉莉,幾尾海蚌,看上去清淡到了極致,嘗起來卻又是非同尋常的鮮。從這道茉莉海蚌清雞湯,便能一瞥譚家菜制湯的高妙。要得到這碗湯,除了精細的原料,時間也不可或缺。湯要熬上整整12個小時,直到那些原料的滋味全都入了湯水里,然后再加入雞胸肉把油吸得一干二凈,才算收工。這種吸油方式,仿佛與傳統法式清湯中以蛋白和肉末過濾的方法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這種中西烹調上的巧合,有時候是很能讓人深思的。

2008年,《米其林指南》首次推出港澳版時,澳門只有8家餐廳獲星級評定。10年后的這一數字增至了18家,除了傳統的粵菜外,還有法餐、意大利菜、日本料理甚至印度餐廳。而在半島和氹仔的老城區,許多小食也因網絡時代發達的資訊傳播招徠了一撥又一撥游客,譬如水蟹肉粥、楊枝金撈、鰻魚飯等。現在,如果去澳門玩只是吃顆蛋撻,吃頓葡菜,就未免太落伍了。

今年,澳門特區政府還成立了“美食文化產業專項小組”,集合飲食業、旅游界、學術界及民間組織等各界人士,共同研究如何支持本地特色美食的傳承及發展,將“美食之都”這張名片打造得更好。正如澳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工作委員會主席、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所言,“創意美食之都”這項新稱號將為澳門開拓嶄新的視野和景象,帶動澳門加速發展,成為精彩多元、富有特色且可持續的活力城市。

關于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全球已有7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稱號,分別是哥倫比亞的波帕揚、中國成都、瑞典的厄徳特松德、黎巴嫩扎赫勒、韓國全州、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國順德。

[責任編輯:鄭媛]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 伊人色综合久久精品网 | 亚州性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