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有一部歷史劇在深圳人的朋友圈頻繁被議論,這就是由爪馬戲劇潛心兩年創作的全新版本的《王的名義》。去年八月該劇曾經在華夏藝術中心演出,經過一年的調整和改編,2018版的《王的名義》情節更加連貫,人物更加立體,也加入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帶給深圳觀眾全新的驚喜。10月,劇團受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邀約,將在上海戲劇學院創想周的板塊演出兩場《王的名義》。對于回到主創們的母校演出,制作人王少偉表示,這是一次非常珍貴的向母校匯報畢業幾年來的成績的機會,也能借此機會展示深圳的戲劇力量。
爪馬戲劇憑借喜劇《老友祭》、懸疑劇《同謀》等作品,一躍成為深圳“網紅”,吸引了不少深圳的年輕觀眾。而與之前幾部作品不同,《王的名義》雖然有不少笑點,但更有悲壯之感,不少觀眾忍不住落淚。該劇講述的是蜀后主劉禪在魏國人攻入成都前一天的故事,以荒誕詼諧的手法,呈現了“蜀后主的最后一夜”。
著名作家、編劇龐貝在看完劇作后表示,新版《王的名義》敘事很完整,也更扎實、更專業。在他看來,《王的名義》作為一部歷史劇,沒有為了改編而枉顧史實,雖然是戲謔荒誕的表現手法,但是人物和故事都在歷史框架內,改編得非常好。(記者 馬君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