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

為什么粵港澳要“組隊”去上海?這場交流背后的深意,你看懂了嗎?|文化觀察

為什么粵港澳要“組隊”去上海?這場交流背后的深意,你看懂了嗎?|文化觀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原創舞臺劇目集中演出、廣東美術展覽之最、國際演藝交易項目亮點紛呈……9月11日,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新聞發布活動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舉辦。

image.png

(粵港澳藝術組隊去上海,時長共1分43秒)

原創舞臺劇目集中演出、廣東美術展覽之最、國際演藝交易項目亮點紛呈……9月11日,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新聞發布活動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舉辦。

這場發布會,宣布了粵港澳三地將首次以“文化周”的形式,集體亮相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藝術盛會之一。這并非一次簡單的文化展演,背后深意遠超出節目本身。

關鍵詞一:文化交流

在發布會中,所有嘉賓的發言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文化交流。嘉賓們都強調了國際和區域間的文化交流與互鑒,包括演出、展覽和非遺展示、宣傳推介等,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促進中外文明互鑒和區域文化合作。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勾勒出藝術節的全球視野。本屆藝術節以“文化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宗旨,預計舉辦活動超500項,境外節目占比高達60%,堪稱一場全球藝術盛宴。它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推動中外文明互鑒。在這個高規格的平臺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作為專門設立的文化板塊,將大灣區作為一個整體推向國際舞臺的前沿,無疑成為中華文化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重要窗口。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唐國華的發言則從區域視角強化了這一意圖。他指出,文化周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形象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動大灣區與上海、長三角地區文化互鑒、資源聯動的重要契機”。這意味著,交流是雙向的:大灣區既要向上海、向全國、向世界展示自己,也要以上海為橋頭堡,吸收長三角地區的文化養分,實現更高層次的內外循環。

在此次文化周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重點介紹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正是這種深度文化交流的力作。展覽將首次跨越地理界限,向上海觀眾全景式展現廣東美術的百年精品佳作與革新歷程。正如王紹強館長所言,展覽“以經典作品為載體,生動記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為一部立體的廣東美術發展史圖鑒”。

澳門文化局演藝發展廳廳長郭妙瑜進一步豐富了交流的內涵。澳門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參與為“文化交流”增添了“中西薈萃”的獨特底色。澳門帶來的劇目,如融合AI的舞蹈、改編自葡萄牙文學作品的劇場,完美體現了這種多元性,目的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從澳門走向世界。

嘉賓們的闡述表明,此次“組隊”出征,是要整合粵港澳各具特色但又同根同源的文化資源,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和引領國內及國際的文化對話。

所有合作都指向一個共同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正如嘉賓們不約而同地提到的,這一切的努力是為了“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組隊”去上海,是以文化為紐帶,通過內部的整合與對外的聯動,探索一條區域文化協同發展、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新路徑。

關鍵詞二:藝術創新

第二個貫穿始終的關鍵詞是藝術創新。大灣區文化周的節目單,堪稱一份《創新指南》,展現了灣區文化生生不息的創造活力。

李明秘書長介紹的藝術節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引擎,“藝創未來”扶青計劃首次納入科技藝術融合創作,鼓勵前沿探索。這為大灣區創新作品的展示提供了平臺。

唐國華巡視員介紹的廣東參演劇目,帶著鮮明的創新基因:廣州歌舞劇院的舞劇《英歌》以創新舞蹈語言重塑潮汕英歌文化,讓傳統民俗在現代舞臺上煥發新生;廣州粵劇院的粵劇《雙繡緣》以經典唱腔與細膩表演展現粵劇藝術的深厚底蘊;廣州芭蕾舞團的《家園》以芭蕾這一西方藝術形式為載體,詮釋“灣區人共建家園”的奮斗精神,實現東西方藝術的巧妙融合;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雜技劇《站臺》則跨界融合現代舞、戲劇,講述當代故事。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大灣區文藝“多元共生、融合創新”的鮮明特質。

而“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本身,從主題到策展理念都深刻體現了“創新”這一核心。王紹強館長闡釋道,展覽旨在呈現“廣東美術以‘得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走變革之路’的先鋒姿態”。從“嶺南畫派”的藝術革命到“新興木刻運動”的匕首投槍,再到當下的“當代藝術實踐”,整個展覽本身就是一部百年藝術創新史。

澳門帶來的節目則更腦洞大開。霖舞劇場的《Selfish Selfie》探索真人與AI的共舞;《蟲蟲的倉鼠》是澳滬合作成果;立體書劇場《明月浮島》則展現了獨特的戲劇表現形式。澳門文化局通過《本地演出委約制作計劃》主動推動原創,推動建設“演藝之都”,這本身就是一種機制創新。

發布會中,我們可以發現此次粵港澳三地“組隊”去上海,帶來的不是傳統的“文化土特產”,而是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化前沿、極具探索精神的創新成果。

關鍵詞三:區域合作

在發布會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多方的發言都突出了粵港澳大灣區與上海、長三角地區的合作,以及澳門、香港與內地的聯動,通過文化共創、人才共育和資源聯動,推動文旅融合和區域發展。

合作,首先是粵港澳三地內部的深度融合。唐國華巡視員和郭妙瑜廳長在介紹時,都將粵、港、澳的劇目和項目作為一個整體來推介。從廣州的舞劇到香港的話劇,再到澳門的實驗劇場,雖然節目各異,但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之下。這表明,三地正在文化領域實踐共建共享,協同“組隊”,共同塑造灣區人文精神。

其次,合作是粵港澳與長三角兩大國家戰略區域的強強聯合。李明秘書長強調,藝術節正積極服務“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持續設立浙江南潯、江蘇無錫、安徽合肥等分會場。唐國華巡視員則明確期待“進一步加強廣東與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其命惟新”大展正是這一合作的實體化巨獻。展覽將在上海世博園中華藝術宮舉辦,展區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展廳19個,展出來自廣東的800余件/組精品力作。從作品品類、規模來看,當屬為迄今廣東美術展覽之最。這是粵滬兩地美術界一次空前規模的深度合作。文化周打破地理隔閡,推動中國兩大經濟文化引擎的深度互動。通過文化互通,帶動人才、資源、市場乃至發展理念的交流,此次文化周將為文旅融合和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持續的助力。

《南方》雜志全媒體記者、南方+記者|影子

【視頻】劉家業 影子

【實習生】鄧靜惠

【本文責編】張蓓蕾

【頻道編輯】周麗娜 陳春霖

【文字校對】華成民

【值班主編】莫群 劉樹強

[責任編輯:單銘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一本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аv电影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视频 |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午夜a级日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