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21日訊(記者 王斯涵)生命早期1000天,是奠定一生健康基石。2025年“世界衛生日”以“健康起點,希望未來”為主題,也將關注重點放在婦女和新生兒健康上,聚焦保障母嬰健康、降低孕產婦與新生兒死亡風險。在此背景下,7月18日下午,由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牽頭主辦的《快樂分娩·溫情照護——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暨NICU照護研討會》在該院成功舉行。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深圳市多位新生兒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提升新生兒早期保健質量、優化NICU照護模式、生命早期1000天兒童早期發展管理體系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旨在融合前沿技術與提升人文關懷,共同守護生命最初的健康起點。
研討會合影。
凝聚行業共識 共話新生兒照護前沿理念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周于新,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黃智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NICU顧問醫生張謙慎,南山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陳俊等權威專家,帶來了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的主題分享。
周于新圍繞《中國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技術專家共識(2020)》,深入剖析了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術的全流程干預體系。他詳細闡述了從分娩前準備、生后90分鐘內、90分鐘至24小時及出院前全流程的精細化照護要點,強調 “以母嬰為中心” 的服務理念,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兼具循證依據與實操性的指導方案。
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周于新。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擁有國內領先的新生兒救治技術。黃智峰現場就“新生兒重度窒息瀕死兒的復蘇”這一關鍵課題進行細致分享。她指出,研究數據顯示近2/3的瀕死兒經有效復蘇后可存活,且幼年時2/3發育正常。她從高危因素識別、復蘇前的準備、團隊協作、核心操作、用藥與監測等維度,系統分享了新生兒重度窒息復蘇的關鍵措施。她強調,團隊高效協作與精準操作是成功關鍵,能顯著提升復蘇成功率。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黃智峰。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國內首家7×24h開放FICare模式的NICU。座談會上,張謙慎講述了家庭整合照護模式(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的起源、國內外循證依據,并與大家分享具體實施細節,該模式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寶寶住院救治期間的照護過程,父母走進新生兒科不僅是探視,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治療。他呼吁推廣新生兒家庭參與式查房、家庭參與式照護,通過多學科醫療團隊與有經驗家長的共同參與,助力早產兒獲得更全面的照護支持。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NICU顧問醫生張謙慎。
陳俊主任在研討會上分享了早產兒發展性照顧的細節。他基于早產兒腦發育存在的多重脆弱性,詳細介紹了以NIDCAP(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方案與評估計劃)理念為核心的照護方案。重點分享了神經保護的精細化護理細節,如注重產房預熱、溫濕度管理;日常注重腦灌注控制、體位維持,減少操作刺激;產后 72 小時營造良好感官環境,盡早開展袋鼠式護理;同時,NICU 需管控光線、聲音與氣味,做好皮膚保護與疼痛干預;通過玩偶陪伴、親子探視等發展性照顧方式,助力早產兒成長。
南山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陳俊。
田鸞英深入解讀了早期母嬰皮膚接觸(SSC)與袋鼠媽媽護理(KMC)的關鍵理論與實踐。她強調,早期母嬰皮膚接觸(SSC)是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的核心,適用于所有生命體征穩定的新生兒,對啟動母乳喂養、穩定新生兒生命體征及情感連接至關重要。袋鼠媽媽護理(KMC)能有效為早產兒保暖、改善呼吸、促進喂養與生長,并大幅增進母嬰情感、提升母親照護信心。她呼吁醫護人員應該重視并推廣這兩種科學、溫情的護理方式,為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提供更好的生命開端。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新生兒科特聘專家田鸞英。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兒科主任何繪敏以《“醫育融合”理念下的兒保服務體系探索》為題,系統闡述了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她強調,0-3歲是兒童腦發育的“機會窗口期”,生命最初1000天的健康管理對全生命周期具有決定性影響。何繪敏也分享了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持續深化“醫育融合”的具體實踐經驗,如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課、實操課,課后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等。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兒科主任何繪敏。
踐行“快樂分娩,溫情照護”:美中宜和的特色實踐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醫務總監劉遠坤在現場感謝了各位專家的傾情分享,他站在醫院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了當前新生兒醫療服務面臨的挑戰:現代家庭不僅要求精湛的醫療技術,更高度關注減少母嬰分離、促進家庭參與帶來的“溫情照護”需求,以及新生兒高質量的成長需求。同時,母嬰分離焦慮、養育焦慮對嬰兒發育及母親身心健康帶來的挑戰,以及高危兒等特殊群體的復雜需求,都要求新生兒科在技術與照護理念上不斷創新,以及產科、兒童保健的共同努力,攜手推動“健康起點,希望未來”。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醫務總監劉遠坤。
研討會上,田鸞英也與大家分享了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作為“愛嬰醫院”,在新生兒科領域積極探索并踐行的特色服務模式:
分娩“五對一”模式,新生兒科實時監產:新生兒科與產科緊密協作,全程參與分娩,密切監測胎兒的宮內狀態和分娩進展,為新生兒出生“黃金一分鐘” 筑牢防線,提供即時、專業的守護。
推行臍帶延遲結扎:這一舉措能顯著增加新生兒血容量,降低早產兒顱內出血等風險。
“早接觸”與“袋鼠式護理”融合:在評估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持續的母嬰肌膚接觸,有助新生兒早期建立有效吸吮行為、母體子宮收縮,穩定新生兒生理狀態并促進親子紐帶建立。醫院鼓勵準爸陪產,支持“袋鼠爸爸”參與,鼓勵父親通過肌膚接觸進行護理,不僅有助于穩定嬰兒體征,更能增強父嬰情感連接,提升父親育兒信心與參與感,深化“溫情照護”內涵。
打破壁壘,開放共享:實施NICU開放探訪制度,打破傳統封閉管理模式,讓家長能夠近距離了解寶寶狀況,有效緩解分離焦慮,同時促進醫護與家庭之間的透明溝通與信任合作,營造支持性、家庭化的照護環境。
這些實踐緊扣國家“提高婦幼健康水平”,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大力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加強醫學人文關懷,增進醫患交流互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要求,也回應了現代家庭對新生兒醫療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共筑未來,守護生命起點
互動環節中,與會專家和醫護人員就具體實踐中,新生兒診療新技術、家庭參與照護、兒童早期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現場氛圍熱烈。
田鸞英最后總結道,現場專家分享的內容兼具深度與實用性,諸多細節化的專業見解為醫院后續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落地的寶貴經驗。她強調,本次研討會,各位專家圍繞“快樂分娩·溫情照護”的主題,不僅聚焦新生兒早期保健與NICU照護技術,更始終貫穿醫療服務的溫度內核。每一位降臨世間的新生命都值得被傾注溫柔與呵護,每一對面臨挑戰的父母都應該獲得力量支撐與情感慰藉。“以專業守護新生、以溫情傳遞關愛”,這不僅是本次研討會的核心精神,更是全體母嬰健康守護者矢志不渝的初心與使命。
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醫療總監、產科主任于琳表示,本次研討會通過學術碰撞,有助于醫院進一步優化新生兒診療技術與照護理念。作為“愛嬰醫院”,未來,醫院也將不斷完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產科與新生兒科的無縫銜接,全程保障母嬰安全,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為保障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圖片均由深圳美中宜和婦產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