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1年8月26日訊 (通訊員 田中印)近年來,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和推動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而在推動制造業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過程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江蘇是全國領先的制造業強省,制造業規模約占全國的1/7,2020年江蘇全省制造業增加值3.54萬億元,占全省GDP比重達34.5%,占比全國第一。江蘇亦是金融大省,2020年末全省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長13.6%。江蘇A股上市銀行達到9家,居全國首位,2020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幅好于整體銀行業。
江蘇取得今日的成績,與其自身經濟發達以及銀行對江蘇制造業重點投放分不開,而這當中的江蘇銀行比較具有代表性。作為地方法人銀行,江蘇銀行從建行以來就扎根江蘇,多年來潛心深耕當地制造業,在服務江蘇制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推動了自身發展,實現與江蘇制造共惠共進。
金融賦能并與制造業彼此成就
江蘇不僅制造業發達,同時也是金融機構云集、銀行業排兵布陣的必爭之地。當地銀行要想做大做強,除了打磨產品和服務,還必須賦能地區制造業、共創價值,構成一條共生共贏的“價值鏈”。因此在江蘇,銀行和制造業之間的魚水共生特質十分明顯。
據了解,“全力支持客戶的高質量發展,為客戶創造價值,在成就客戶中成就自己的未來。”這是江蘇銀行董事長夏平提出的觀點,也是江蘇銀行這么多年來客戶耕耘的核心邏輯。
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從年報中可以找到答案。2020年江蘇銀行年報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著力打造江蘇客戶首選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業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這句話正是江蘇銀行以“客戶視角”貫穿打法,打磨綜合金融服務“金剛鉆”的真實寫照。通過圍繞強鏈補鏈關鍵環節制定實施綜合服務方案,江蘇銀行以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先進制造發展,為客戶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成為“鏈主企業”送出一臂之力,也推動自身成為制造業主力服務銀行。
當前我國制造業的面貌正在重塑,先進制造業的需求從單純的結算融資向股權融資、資本市場、國際往來等全方位發展,傳統的信貸服務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商業銀行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升全面經營的綜合服務能力,在投行、跨境、托管等板塊協同發力,一氣呵成滿足先進制造業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
對此,江蘇銀行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特色化、專業化、定制化,“一鏈一策”打造產業鏈金融服務方案,推動實現金融服務鏈與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助力打造產業鏈生態圈。針對50條重點產業鏈,江蘇銀行組織產品、風險、審批、一線業務人員等專業力量,分別成立研究小組,針對性制定全鏈條特色金融服務方案,打造特色化產品體系,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大小、不同階段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從單純貸款走向專業化、定制化、多元化的綜合服務,從傳統信貸走向“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股權+債權”“線上+線下”的大資管,江蘇銀行以綜合金融服務“新打法”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時,也收獲了一大批優質客群的“鐵粉”。
中泰證券最新研報顯示,自2011年以來,江蘇銀行制造業信貸投放比例高于國有上市銀行、股份行以及可比同業城商行。特別是2013年以來,江蘇銀行調整授信客戶結構,高技術制造業占比逐漸提升,目前先進制造業已占比該行制造業超40%,在服務先進制造業客群上領先同業積累經驗,構建了先進制造的“護城河”。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江蘇銀行業績、股價均處于行業頭部,市場關注度大幅提升,投資價值越發彰顯。上半年,江蘇銀行股價累計上漲35.76%,漲幅位列全部A股上市銀行第一名,大幅跑贏大盤(3.40%)和銀行板塊平均水平(0.71%)。同時,自其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和2021年一季度報告以來,連續被中金公司、中泰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知名券商納入金股組合或作為推薦標的。
精準發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江蘇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2020年出臺了《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快推動制造強省建設,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江蘇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今年一季度,江蘇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0.9%,顯示出制造業第一大省堅定向產業鏈高端發展的決心。
據了解,“高質量”是江蘇制造的發展方向,也是江蘇銀行業務發展的關鍵詞。江蘇銀行從2017年就開始對制造業貸款進行考核,早于人行MPA考核和省銀保監考核,把服務先進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考核先進制造業貸款。從頂層設計到配套機制精準發力,江蘇銀行加大對先進制造的支持力度,展現出深耕江蘇先進制造的戰略定力。
無錫帝科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帝科股份”)是主要從事新能源和顯示技術的以新材料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產品是正面銀漿,可應用于電池片、顯示器、觸摸屏等。
江蘇銀行通過投貸聯動助企業把握騰飛機遇,僅三年,帝科股份估值就從1.6億元增長到10億元,2020年在創業板上市,全年銷售突破15.8億元,躋身全球前五。此外,圍繞企業采購銷售模式,江蘇銀行為其度身打造了以“票據池”產品為基礎的貿易融資方案;考慮到企業境內采購份額加大,江蘇銀行以供應鏈為基礎,為其定制了貫通上下游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提供了總額2億元的綜合授信,解決了企業從回款到跨國貿易的融資問題。
2013年成立的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亞科技”)主營制造航空葉片,航空精鍛件,一心想填補國內空白,把中國的發動機零部件制造帶入一個嶄新的高度。
起初,航亞科技自有資金1億多只夠購買土地和部分設備,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審時度勢、審慎評估后,給予企業固定資產項目貸款授信額度6000萬元,為企業雪中送炭,解決了成立之初的資金壓力。隨后的八年期間,江蘇銀行全力為其提供授信支持、跨境服務等綜合金融服務。2020年12月,航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江蘇銀行助力其一步步成為國內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科研及生產的明星企業,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實現了互惠雙贏。
這是江蘇銀行助力先進制造業的兩個事例,也是銀行業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蘇銀行不斷提升內力,將其轉化為支持江蘇制造轉型升級的能力,練就了一身服務制造業的“真功夫”,既賦能了江蘇制造,也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拓寬了賽道。
智慧進化賦予“智”造廣闊前景
制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制造業若能提升科技創新“含新量”、提升綠色發展“含綠量”,就能更好順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未來趨勢,把握高質量發展先機。
近年來,江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擁有國家級高新區18家,位居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3.2萬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和在孵企業數保持全國第一。
近年來,江蘇銀行就著力支持江蘇制造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列,在助力江蘇制造率先發力、把握未來的同時,也推動自身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打造服務品牌、把握先發優勢。
江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如此之多,江蘇銀行做到了省內高企“三分之一有合作、六分之一有授信”。數據顯示,江蘇的科技金融在全國起步最早,江蘇銀行也是全省首家合作銀行。江蘇銀行與科技部門首創的政府風險補償類產品“蘇科貸”,已支持科創企業逾萬戶、貸款余額超千億元,服務高新技術企業6125戶、貸款超700億元。
2017年,江蘇銀行成為城商行首家、全國第二家赤道銀行,今年4月還在國內銀行業中第一個發起制定“碳中和”行動方案,并發起成立了中小銀行綠色金融聯盟,展現出超強的行動力。
據了解,江蘇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的“綠色創新組合貸”“環保貸”“光伏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減污降碳類特色產品,余額已超百億元,氣候融資余額已達894億元,綠色租賃融資余額275億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當量549萬噸。在把握低碳風口、搭乘循環經濟快車方面,江蘇銀行已先行積累了豐富經驗,彰顯出決策層在把握綠色低碳經濟機遇上的戰略謀劃力和前瞻力。
江蘇華亞化纖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細旦 FDY滌綸長絲和聚酯切片,是江蘇省優秀民營企業、中國化纖行業節能減排先進企業。為進一步推動產品更新升級,滿足市場需求和提升公司競爭力,華亞計劃投資3.6億元引進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功能性復合纖維新品,建成后將形成產值約21.2億元,使企業總產值提升約達20%左右,產品能耗、生產成本不斷降價,企業競爭力隨之提高。
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在得知企業技術改造需求之后,積極開展對接,牽頭組建銀團,銀團總額1.7億元,通過綠色通道迅速得到審批,今年一季度完成銀團合攏投放1.7億元,助力企業向節能低碳、高效發展轉型。
2020年報顯示,江蘇銀行已塑造了一批行業專長和業務特色,品牌效應彰顯。江蘇銀行綠色信貸、科技貸款余額均保持省內第一位,小微貸款省內市場份額超過10%,連續多年排第一位,支小再貸款發放規模居全國中小銀行首位,列省內第一,國際結算量、自貿區業務份額等關鍵指標列全國城商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