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12月26日,在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渤海銀行董事會秘書、行長助理趙志宏以“以敏捷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支持經濟發展、服務大眾生活”為主題,細致闡述了該行打造敏捷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效能,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舉措和成效。一同參與本次發布還有渤海銀行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張文濤、信貸監控部總經理龐珺、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曹剛鋒。
作為業內最早采用垂直獨立風險管理模式的銀行之一,渤海銀行正在此基礎上依托大數據和先進的風險控制科技手段,把風險管理要求、規則融入業務全流程,打造“敏捷、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實現了風險管控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78%,較年初再降0.06個百分點。
流程再造+科技賦能,打造敏捷主動的風險管理體系
渤海銀行董事會秘書、行長助理趙志宏在發布會上透露,該行目前已經搭建了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了貸前、貸中、貸后的一體化管控,建立了營銷、審批、預警、催清收的端到端反饋機制。
為了兼顧業務效率與風險防控,渤海銀行采取了風險管理與業務拓展平行作業的管理模式,在風險條線下單獨成立二級部,專門服務于特定的業務條線,將原來分散在風險條線不同部門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核、貸后監控納入一個部門,一條龍作業,使風險審批、放款審核、貸后監控三個環節有效聯動,提高業務審批效率和放款效率。同時,在保持風險管理垂直獨立的前提下,風險管理人員前期主動介入業務,參與設計產品方案,及早提出風控意見,極大地促進了風險審批人員準確把控業務風險的主動性。渤海銀行還將原來分置于前中后臺的信息壁壘打通,實現共享,有利于審批人員了解授信條件在業務落地后的執行情況,便于及時調整審批策略,也有利于放款審核人員及貸后監控人員充分理解批復條件的設置要求,進一步提高放款審核效率,增強貸后監控效果。對已經授信的客戶,渤海銀行則采取全程跟蹤的方式納入風險預警全流程管理,對信貸資金流向、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信用和履約狀況、擔保狀況等進行貸后檢查和授后監督,密切跟蹤客戶風險情況。對于不良貸款的化解,總行實施矩陣式跨團隊作業和項目經理負責制,分行成立敏捷工作小組,以總分行聯動方式加強不良貸款化解。
科技手段的應用為渤海銀行實施敏捷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插上了翅膀。如今,在渤海銀行風險管理后臺,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帶來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推動了更有效的風險決策支持和流程整合。該行搭建了基于身份核查、OCR、生物識別、數字簽名等技術的客戶識別體系;構建了智能風控體系,充分利用大量結構和非結構性數據、AI人工智能、規則引擎等構建基于大數據的線上自主風控體系,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構建了分析監控體系,基于BI工具的實時監控體系確保線上全自動處理的信貸業務看得見、摸得著、管得住。趙志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行智能風控體系所具備的自動、實時、精準、敏捷等特點,已經幫助其實現了風險管控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 解決“三農”“小微”信貸的痛點
近年來,金融扶持三農、小微企業一直是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仍然是道阻且長。究其原因,不外乎三農、小微領域多是“缺信用、缺信息、缺擔保”,令很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渤海銀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從風險管理模式入手創新服務方式,解決融資難點,助力三農、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9月,該行與吉林省金控集團聯合打造的集“單筆農戶個人貸款”、“涉農電商業務”、“資金和保險代理”于一體的三農服務平臺“益易農 APP”正式上線,幫助農民在線上一站式申請“渤農貸”農戶貸款、銷售各類農產品。這一平臺的上線,使農戶借款人可以實現當天申請、當天收款,足不出戶就可享受信貸支持的便捷與高效。之所以敢給農戶貸款,渤海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該平臺在貸前調查階段,通過合作方入戶調查,將農戶流轉土地情況、家庭資產狀況和負債情況進行摸底,并向銀行開放數據,解決了農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在了解農戶資產負債狀況及融資需求的基礎上,該行利用成熟的大數據體系和風控模型,實現自動線上審批,農戶借款人在幾分鐘之內便可獲知“是否可貸、貸多少”的審批結果,實現了金融機構對農戶從以往“不了解、不敢貸、不愿貸”到“為農戶清晰畫像、掌握其金融需求、敢貸、愿貸”的跨越。
類似的情況,也體現在渤海銀行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上。該行推出的“渤稅經營貸”全線上信用類小微專屬信貸產品,以稅務數據為核心,根據企業工商登記信息、納稅申報信息、征收信息、經營數據、違法違章、稽查案件、欠稅信息、信用評級等上百項數據字段,在小微企業信貸場景下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將稅務數據轉化成信貸數據,實現銀稅信息即時線上共享,并輔以企業數據、外部信息,還原小微企業經營行為和信用水平,對企業進行風險畫像,快速計算得出審批結果。同時風控模型支持差異化的作業流程與風險策略配置,滿足不同地域分行的定制化需求,使線上業務流程更清晰、操作更便捷、效率更優化。“渤稅經營貸”為優質納稅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純信用”快速融資服務,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目前渤海銀行與地方稅務局簽約的分行已達24家,產品陸續在陜西、天津、河南、吉林、上海、河北、廣東等區域推出,計劃陸續實現在其全部33家分行投產。
敏捷主動的風險管理 滿足廣大消費者個性化貸款需求
在消費升級和金融創新大背景下,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規模近年呈爆發性增長。渤海銀行自2017年實施了零售轉型發展戰略,發力消費金融業務,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渤海銀行消費金融貸款年增量達到全行貸款年增量的30%,而不良率僅為0.61%,低于同業水平。
在消費金融業務發展過程中,渤海銀行深耕消費場景、細分消費人群,針對不同用戶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方案。通過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真實意愿、真實行為,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在創新產品模式時,不斷優化銀行決策機制、提升業務效率。為提升客戶體驗,對貸款流程中涉及的相關貸款系統、額度系統、網貸平臺等進行持續改造升級,將日最高發放個人貸款筆數提升至30萬筆/天,單筆放款系統自動操作由2秒鐘縮短至300毫秒;對現有決策引擎升級改造完成后,按每筆授信業務審批規則200條計算,決策引擎將到達6000筆/分鐘。
趙志宏在發布會上透露,發展消金業務,渤海銀行堅持做到在業務前端即了解業務風險點、貸款用途等情況,前置管理風險模式,建立了全流程的系統自動審核操作。同時,還建設了消金業務監控及業務分析系統,基于個貸業務數據集市,建立起基于業務規模、放款、價格、資產質量等主題的數據模型,通過REPORT和BI分析工具實現對個貸業務的分析統計功能,支持WEB應用、手機等渠道實時監控,并在總行建立大屏監控室,通過LED大屏全面展現業務狀況、業務處理流程、業務指標監控、設定風險預警閾值等功能,使基于網貸平臺的業務“看得見,摸得著”、可控可視、實時發現風險。
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敏捷、主動”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為渤海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10922.83億元,較年初增加578.32億元;存、貸款余額較年初分別增長9.68%和19.58%。同時,渤海銀行資產質量得到明顯夯實,風險抵御能力不斷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不良貸款率1.78%,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93.96%,較年初下降5.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