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江蘇省內10家城市商業銀行實現聯合重組,江蘇銀行自此誕生,并以超前的思維、全新的機制,在紛繁復雜的新金融時代快速崛起,成為國內城商行重組改革的典范。2016年8月2日,江蘇銀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近九年來城商行IPO的第一家銀行,揭開了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在英國《銀行家》雜志2018年度全球1000強銀行排名中,江蘇銀行按一級資本列91位,進入全球銀行百強,國內排名第17位,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城市商業銀行。
江蘇銀行深圳分行自2009年開業以來,堅持將小微金融業務作為全行發展戰略重點,積極探索小微金融業務新模式,注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研發和推廣。科技金融一直是江蘇銀行小微服務的特色板塊,以“科技之星”服務初創型小微企業,以“成長之星”助力企業邁穩腳步,以“三板之星”、“人才之星”和“投貸之星”服務高價值客戶,多樣化的產品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保障。
產品創新,提供特色服務
近年來,江蘇銀行針對地域特色開展創新。結合深圳地域高新技術企業多、高新技術人才多的特點,創新推出科技金融“星系列”產品,包括“成長之星”、“三板之星”、“投貸之星”、“人才之星”及“科技之星”等,為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減免抵押、利率優惠、用款方便的定制化融資服務。
在幫助解決客戶抵押物不足、期限錯配問題時。江蘇銀行創新“快易貸”業務,通過簡化辦理環節,“一次授信,三年使用,一次抵押,三年有效”,避免反復辦理抵押手續。
同時,江蘇銀行還開發了“快e貸”產品,針對優質抵押類中小企業,簡化貸款資料、優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流程、擴大貸款額度、靈活資金使用。
技術創新,提升融資便利
江蘇銀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在全國首推全線上的銀稅合作產品“稅e融”,以小微企業納稅信用和數據信息作為主要分析依據,為客戶提供純信用信貸支持,摒棄了傳統抵質押限制和繁瑣的信貸流程環節,充分增強了小微客戶金融可獲得性。在業務創新和迭代發展進程中,江蘇銀行已形成包含“渠道獲客”、“決策審批”、“營運支持”、“風控預警”四大模塊為一體的小微網貸核心技術,并不斷將大數據技術與更多應用場景結合,為更多層次實體經濟客戶提供融資支持。
合作創新,降低信貸門檻
江蘇銀行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通過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降低信貸門檻。與南山、福田、龍華、羅湖、鹽田、寶安等區科技主管部門合作的科技金融業務,累計支持了450余家科技型企業。通過銀政合作,借助政府力量,探索解決科技企業有技術、成長快卻無抵押的融資困境問題。
同時,江蘇銀行還加強與擔保、小貸機構的合作。與擔保及小貸機構本著“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與優質擔保小貸機構創新研發風險分擔合作產品,在利率下浮、風險分擔、保證金減免等方面給出優惠條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
入口創新,提升申貸便利
在網絡及移動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江蘇銀行順應時勢,不斷加大技術投入,擴大中小企業貸款申請渠道,使企業可以通過網銀、微信等多端口申請貸款,提升申貸便利性。
機制創新,提高服務效能
江蘇銀行為小微企業建立了快捷的審批通道,對一些標準化的線上小微業務,如網貸系列產品僅依靠評分卡和專家決策系統即可進行自動審批。對于線下業務,結合移動金融平臺建設,將小微業務流程整合入移動PAD進行全線上操作,客戶經理隨時隨地可以完成資料收集上傳工作,再借助數據支撐進行科學定價與審批決策參考,大幅提升審批效率。
同時,江蘇銀行還不斷加大對小微純信用、純線上產品的創新,積極拓寬政府背景擔保渠道,充分解決小微客戶抵押擔保難題,并采用隨借隨還的借款方式,幫助客戶節省資金成本。在還款方式上,江蘇銀行不斷優化傳統的小微信貸產品,從流程創新和擔保方式創新兩個方面出發,解決客戶轉貸、續貸的問題,降低融資成本。在產品定價方面,江蘇銀行研發了針對小微客戶的貸款定價模型和定價系統,通過綜合定量度量資金成本、風險成本、運營成本、稅收成本、預期回報及其他綜合回報,科學考量違約概率和違約損失率,采取標準化模型與個性化因子相結合的模式,逐筆確定貸款指導價格,使江蘇銀行具備差異化、精細化的科學定價能力。
得益于小微金融領域的不斷探索創新,江蘇銀行深圳分行碩果累累,多次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獎項:成為深圳銀行業中唯一一家五年獲得深圳市金融創新獎的城商行;深圳市唯一榮獲“中國銀監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表現突出的銀行團隊”的異地城商行;小微企業團隊榮獲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團隊”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