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承載華僑沉甸甸的家國記憶
2017-07-03 10:21
來源: 深圳商報

僑批——承載華僑沉甸甸的家國記憶

人工智能朗讀:
?

張美生專注僑批收藏二十載,近日捐贈僑批檔案600多件

▲僑批檔案史上最短僑批。(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紅條封,僑批封面紅白相間,正中為紅色。常見于清末、民國至新中國成立之后。

“僑史敦煌”、“海邦剩馥”、“媲美徽學”……作為帶有深刻的華僑文化符號的僑批,承載著過往華僑與家國之間沉甸甸的記憶。如今正在廣東省檔案館展出的“見字如面——張美生收藏僑批書法薈萃展”,是該館舉辦的以僑批書法為專題的第一個展覽,展出持續至10月。

張美生長期與僑批打交道,20多年來堅持收集、研究與著述,辛勤耕耘,碩果累累,本次還攜帶新作《潮汕僑批書法薈萃》參展。作為廣東省檔案局(館)民間檔案文獻協作組成員,張美生向省檔案館捐贈了600多件僑批檔案。本次展覽以歷史發展和書法種類為經緯,從中精選563件僑批進行集中展示。“一封僑批有如一個導游,帶領我們重踏華僑下南洋謀生之路,看看他們如何融入當地文化,如何與當地百姓和睦相處,如何身處異鄉仍不忘家鄉和祖國,每每讀完感動不已?!苯?,僑批收藏家張美生接受了深圳商報《文化廣場》記者專訪,講述自己的僑批收藏經歷和研究體會。

民間的原生態“草根”文獻

“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匯款與家書同襟”。僑批檔案是來自民間的原生態“草根”文獻,具有記載真實、信息量巨大等鮮明特點。潮汕僑批詳細地記錄了潮人先輩沿著海上絲路下南洋謀生的過程,他們在僑居國打拼、生活,依然心系祖國和家鄉,演繹一幅幅華僑與僑屬血脈相連、魚水相依的歷史畫卷。

此次“見字如面——張美生收藏僑批書法薈萃展”展出的僑批年代遠至1906年,近至2007年,橫跨一個世紀。據了解,清末至民國的僑批大部分按傳統信札格式運用毛筆書寫,無論是“自寫批”,還是請“寫批人”代勞,字里行間都可看出書寫者曾經描紅臨帖下過工夫。與名家書法不同,僑批書法是“草根”藝術,以實用為主,其中不乏難得的民間書法珍品。

張美生介紹,本次展出的僑批有楷書、行書、草書、硬筆書法等,從中可看出百年來僑批書寫的沿革。從晚清到上世紀20年代,批信幾乎是以毛筆字寫的;上世紀30年代起,批信中開始出現極少數以硬筆書寫的家書。自此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硬筆字的批信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60至80年代,批信主要是以硬筆字書寫。“毛筆書寫越來越少,這種傳統的毛筆書寫由盛而衰,我們得到什么啟發呢?辦這個僑批書法展的意義就是宣傳傳統文化,弘揚僑批精神,展示僑批書法獨特的風采與文化內涵?!睆埫郎f。

在他眼中,每一件僑批書法,都有一個故事。不僅字寫得好,而且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僑批中,有代寫的、自寫的,內容有長有短,但無一例外地反映了旅外華僑對祖國、對親人的牽掛、關心和扶持。它不僅記錄了華僑‘下南洋’的艱苦奮斗歷程,而且以其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譜寫了近代以來潮汕人移民海外而心系桑梓、熱愛祖國、甘于奉獻的華僑精神。”

早期僑批多被當成廢紙處理

張美生出生于1964年,廣東澄海人,主要從事僑批、抗戰、禁毒等歷史專題資料及紙幣的收集與研究?,F擔任廣東省檔案局(館)民間檔案文獻協作組成員、汕頭大學圖書館潮汕文獻征集顧問、廣東省領海檔案館顧問、汕頭市僑批文物館顧問等,出版有《潮汕僑批賞析》等著作。

“三十年前買僑批,說句心里話,當時我還不知僑批好在哪里?!笔聦嵣?,張美生收藏僑批始于偶然的機緣。他從1988年開始收藏錢幣,主要以停止流通的老人民幣和地方錢莊發行的紙幣為主。為了收集紙幣,需要到各地市縣的鄉村跟各式各樣的“落巷腳”打交道。所謂“落巷腳”,是潮汕人的一種說法,意指“專門收購廢舊什物、沿街叫賣的人”。當時在收藏紙幣之時,他發現“落巷腳”帶有僑批被成捆成捆地綁在一起賣,每捆大概有成百上千個僑批。張美生發現有些僑批上面貼著郵票,樣式有趣好看,加上價格又便宜,于是也開啟了僑批收藏之路。“當我有空的時候,就看僑批里面寫的內容,一看就著迷。”

據學者陳榮煌介紹,當時的僑批多被當成廢紙處理掉。潮汕人逢年過節大掃除,就把家里一摞摞的僑批掃到大街上,或者堆在后院一把火燒掉?!奥湎锬_”收到的僑批,賣不出去的,便淋水濕透,增加其重量,再送到廢品收購站處理。而張美生早期買到的僑批,多是從“落巷腳”手中搶救出來的,使其免遭被毀的命運。

?

?

▲紅封,全封皆為紅色,常見于晚清至民國早期。

▲山水封,其使用時間最長,從上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皆見此類僑批封。

僑批檔案史上最長最短家書

張美生將本次展覽視為對自己“20多年來收集研究僑批的一次檢閱”?!懊慨斏钜轨o靜地展讀僑批,就仿佛華僑坐在對面與你吃茶,講述當年打拼經過的種種不易,聽到他們的悲慘之處,我會忍不住流淚;聽到他們的愛心和義舉,我又看到華僑的家國情懷。僑批體現出他們的奉獻精神?!?/p>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既有僑批檔案史上最長家書,篇幅長達10頁,共2.2米長;又有檔案史上最短家書,跨洋越海送到僑眷手中的僅有“外平安”三個字。“僑批家書寫的是最真實的內容,反映華僑在南洋謀生的不易。”當時“下南洋”的人,踏入異鄉,舉目無親,謀職艱難,一開始連自己三餐溫飽都成問題。為了及時寄錢回家,華僑都自愿挨苦,不得不先向身邊認識的人借錢寄回家。張美生說:“每一件僑批,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洋謀生者對故里親人的關照、責任和擔當。這在批信中得到充分的詮釋。 ”比如,有的僑批是反映華僑在潮汕淪陷時期前后對家鄉和親人安危的擔憂,以及如何為抗日戰爭盡己之力?!坝幸环馀攀浅鄙菧S陷前從泰國寄到澄海的,當寄批人獲悉家鄉即將淪陷,而此時又身在異國,不能為國家分憂,覺得愧為男子漢,左思右想,想出一個補救的辦法,寫信叫他的妻子到鄉辦學校學習一技:‘上則看護婦女救亡工作,學成之后,替國家盡匹婦之責,下則職業技術,自求生活,亦無不可。’讀了令人感動不已?!?/p>

此外,還有各色各類的批封亮相展覽:通體為紅色的紅封、紅白相間正中為紅色的紅條封、富有詩情畫意的山水封、上世紀40年代漸興流傳至今的航空封等。僑批上可見的各類印章:護封印、吉祥印、商號印、書柬印、地名印等,人們也可于本次展覽中一飽眼福。而送批的三件寶(市籃、水布和雨傘)、民國時期的地圖、潮汕僑屬老照片、以僑批為原型的陶瓷藝術品、舊時書信類工具書等品類多樣的展品,亦為本次展覽錦上添花。

“值錢”應是為了引起關注

談及當下僑批的收藏現狀,張美生不無感慨:“我經常對人說,現在我買不起僑批了,太貴了?!睆埫郎榻B,全國僑批現有最多的地方是潮汕。福建、梅州、珠三角地區的僑批數量較少?!坝腥苏f全國僑批檔案已收集到幾十萬件。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不客觀,可能把數量說大了,因為有些僑批是重復計算的。我希望研究機構與學界在涉及僑批現有的數量上多作調研,給出較為合理的數字。”

張美生告訴記者,二十多年前,他家里收藏的僑批堆得滿屋子都是,當時收藏很容易,到了現在則越來越難,有的僑批經常被亂開高價?!?000年前,我收藏的僑批大約有6萬件,后來一大部分出讓給研究機構,現所存的不多,但也有上萬件?!睋私?,近年來,張美生相繼向汕頭僑批文物館、汕頭大學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捐獻了一批僑批文物。

隨著社會對僑批的歷史文化價值逐漸重視,僑批的市場價格也與之增高。張美生說:“當然,我很愿意看到僑批受到人們的青睞,但‘值錢’是為了引起關注和保護?!睆埫郎寡裕M麅S批的市場價格平穩,如此有利于學術機構征集整理研究,能讓華僑“下南洋”艱辛奮斗、愛國愛家的精神更好地得到傳揚。(深圳商報記者魏沛娜)

[編輯:陳曉玲]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韩AV一本二本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一区欧美激情 | 中文字幕亚洲欧洲精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香蕉在线制服丝袜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