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力選用《虞山毛氏汲古閣圖》作封面體現了無數愛書人的共同所愛。
韋力。高雷/攝。
藏書家韋力被譽為國內“藏書第一人”,那么,“藏書第一人”眼里其他藏書家的書房又是什么樣的呢?日前,韋力攜新書《上書房行走》來到深圳中心書城,揭秘42位文人、藏書家的書房秘密。
《上書房行走》以“書房”為線索,勾勒出作者奔走各地,拜訪眾書房主人的畫面,所到之處盡顯當代文人本色。韋力在書中不惜筆墨,為讀者呈現出今時文人群像的書齋內景,在這段“上書房行走”的過程中,韋力又將書房主人背后離奇感人的得書記與失書記,及其與諸友人交往的逸聞趣事深情道來。
頂級藏書家眼中的
“別人家書房”
韋力情系古書30年,私家藏書7萬余冊,在收書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愛好藏書的同道知音。“跟這些友人的交往過程,讓我不但得到了分享的快樂,還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正因為有這些讀書人,愛書人的存在,讓我體味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可愛,而我總希望把這世界的美好凝固下來,這使得我萌動了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的沖動。”韋力首先談起的是《上書房行走》的創作緣起。
關于書房類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是書房主人自己的描述,雖然也有一些訪別人書房的文章,但很少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一一拜訪,漸成系列。韋力將兩年內走訪朋友的書房經過匯集付梓,于是有了這本《上書房行走》。書名最初定為《紙醉書迷》,一度又改為《友人的書房》,但他又覺得題目太過平淡,最終定為了有雙關意的《上書房行走》。韋力說,“上書房行走”在古代是文人中的最高官職,也是文人的最高理想;此外,題目中的“上”和“行走”還可以理解為動詞,亦有到各家書房行走之意。可謂巧妙。
到底什么樣的書房才能入得韋力的“法眼”呢?韋力透露,書中所談的書房主人,皆是他的相熟相知之人。在書稿選擇上大概依循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近兩年拜訪的書房。因一本書的容量有限,還有大量的待訪待寫的書房,他會在之后的續集或三集陸續呈現;其二,書房主人都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公認度的藏書家和相關學者。不過,有些朋友并不愿意讓自己的藏書和書房曝光天下,還有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實姓名的,這些書房只能遺憾地付之闕如。
以一個人的視角來看待不同朋友的書房,是本書的特色所在,韋力笑談,“當作是在記錄一群同有收藏癖的朋友們的奇特行為,算是一件娛人娛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