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鹿圖螭耳尊。
嘉德上拍的“半月桌”。
清乾隆帝御寶青玉“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
佳士得上拍的宣德龍紋大罐。
▲曾鞏《局事帖》。
▲2016年亮相拍場的金至元磁州窯白地黑彩人物紋長方枕。
2016年的藝術市場被認為普遍疲軟,各大拍賣行上拍的拍品數量、成交額也較往年有所下降。今年,中國嘉德、北京匡石、北京保利等拍賣公司的2017春拍拍品已啟動征集。2017年的藝術市場有哪些新形勢?市場難題如何解決?就此,多位拍賣界專家表達了看法。
今年仍在調整期
在中國,拍賣市場占據了藝術品市場的主導地位,是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自2012年以來,拍賣市場一直處于深度調整階段,這一輪調整可以說是周期最長、深度最廣的一次。書畫市場資深人士汪志堅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這一輪藝術市場調整,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五年了,這幾年各拍賣行的上拍場次、數量比以前少,所以最終成交額也在減少。為應對正在調整的市場行情,大拍賣公司做出了很大努力,從去年來看,減量增質是主要的方向,書畫方面找了重量級拍品,拍的成績也很好,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繼續提升作品質量,拍賣公司才能走得下去。
拍賣史研究專家趙榆表示,“這次調整時間是非常長的,從2012年進入調整期,直到現在還處于調整之中,特別是2013年超億拍品為1件,2014年超億拍品1件,于是大家都對市場的未來表示悲觀,到2015年超億拍品有5件,2016年有9件,對于這樣的成績,業內都相當振奮”。
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因為各大拍賣行采取了減量提質策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樹英表示,在藝術市場略顯疲態的形勢下,提質減量策略已成行業共識,一些輪動板塊的不俗表現也讓市場看到了回暖的跡象。她從數據角度對2016年的藝術品市場做出這樣的解讀,她表示,以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等10家拍賣企業為樣本可以看出,2016年拍賣市場獲得了小幅增長,成交額也在上升。2015年成交額為168億元,2016年則上漲到190多億元。上拍數量也出現小幅提升,從2015年的4.6萬件上漲到了2016年的4.7萬件。從10家樣本企業的數據來看,減量提質給市場的回暖帶來了一定的動力。